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瘙痒的分析

时间:2022-05-27 07:40:28

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瘙痒的分析

低分子右旋糖酐作为抗凝药物是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必备药物之一,用以改善血循环和降低血小板凝集,同时还用于脊髓损伤,应用极为广泛。但其过敏反应也常发生,主要症状为瘙痒,也有致休克的报道。我们总结1995年10月~2005年2月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瘙痒的病历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对其引起的瘙痒进行更好地处理。

资料与方法

我科于1995年10月~2003年10月收住显微外科病人男性428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发生瘙痒34例(7.91%),女20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发生瘙痒15例(7.28%);2003年10月开始更换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厂商,2003年10~2005年2月收住显微外科病人男性63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发生瘙痒50例(80.64%),女3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发生瘙痒27例(75%)。用法:低分子右旋糖500ml每日2次,5天后减量为250ml每周2次,疗程依病情而定,一般为7~12天。发生时间多于用药后7天或停药后2~3天,最迟发生于停药后35天,持续时间少则几天自愈,长者可达数月,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3例。

讨 论

有关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瘙痒的报道很多,多数认为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低分子右旋糖酐的过敏反应可有头痛、全身瘙痒、腹痛、视力模糊、周围静脉炎,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中最多见的症状为瘙痒,其所致的瘙痒与过敏所致的症状不同,其痒感发自皮肤内层,用手抓、涂药、内服药物等均不见效,瘙痒初为间歇性,程度不一,瘙抓后症状加剧,越抓越痒,如能忍耐5~10分钟症状可以缓解。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延及较大范围或全身,可发展为持续性,甚至奇痒难忍,有的皮肤稍有摩擦即痒,甚至洗澡时不敢搓洗,体检时除抓痕外多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也有表现为红斑、丘疹等,治疗上先停药后予钙剂、激素、抗组胺药无效。从性别上看,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从年龄上看小儿及高龄者发生率低,与吴氏报道的不同。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瘙痒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发生瘙痒的病人短则几天自愈,长者可达几个月,停药后仍可持续很长时间,服用抗过敏药无效,以激素和钙齐无明显作用,无论从症状和瘙痒发生规律看都不像过敏反应。我们发现不同厂商及不同批号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其瘙痒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别,因此这一不良反应不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固有的,而可能与产品的质量有关,国内产品只对原料的分子量进行控制,指标不够高;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产地及生产批号不同瘙痒的发生率也不同,所以这种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产品的分子量不均匀,大分子太多,用量太大所致。右旋糖酐大分子与小分子的作用不同,大分子注入机体能引起动物微循环损害,而造成不良作用,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用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用量大,使用时间也长。右旋糖酐分子量在2万以下时,可自由通过肾小球膜,排泄很快,分子量在5万以上时则不能通过肾小球膜渗出,其中约30%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另有一部分被分解并参与糖代谢,人体日均可代谢5.4g。如果每日输注2瓶(60g)含有过量(>5.4g)大分子(分子量>5万)的右旋糖酐经数天后,则体内将会滞留大量无法排出又无法分解的大分子右旋糖酐,可能会沉积在外周毛细血管尾端,致使局部微循环受损,引起不良刺激。在我们的观察中,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小于3天每天少于1000ml的患者很少出现瘙痒,显微外科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瘙痒可能与分子量在5万以上的右旋糖酐的蓄积有关。

上一篇:HPLC法测定白癜风胶囊中补骨脂素的含量 下一篇:腭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单纯型鼾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