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导管吸痰技术的调查与对策

时间:2022-10-11 03:54:04

非导管吸痰技术的调查与对策

摘 要 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常用的吸瘘技术的掌握情况采用息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以了解护士不经导引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的熟练程度。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基层医院的10名临床护士做了调查,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法。结果:不经导引管吸痰的操作要点,不被大多数基层护士掌握,尤其是吸痰前胸部物理疗法,高浓度吸氧法,口咽通气的应用法,插吸痰管的手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要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就必须熟练掌握不经导引管吸痰技术,如通过理论培训、示教模拟、床旁教学、远程教育等。

关键词 吸痰 操作规程 调查 护理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了荣成市4所基层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100名,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室,100名护理人员年龄20~42岁,平均29.8岁,其中护士长2名。学职称及工作年限情况见表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参考有关文献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100份,内容包括:①吸痰前是否叩背、叩背的手法20分。②吸痰前后是否高浓度吸气20分。③经口腔吸痰是滞用口咽通气管20分。④插管是否用钳、镊,是否捻转20分。⑤是否在吸气同时插管20分。≥60分为及格,发放问卷共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均由笔者一人操作。

讨 论

非导吸痰法的正确操作方法:在吸痰前后给以高度吸氧各2分钟可有效地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1]。并且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秒。轻叩背部,使肺内分泌物松脱,顺支气管分支回流至较大支气管,利于吸出,柏背时面对病人随时观察面色、呼吸等状况,方法:将五指并扰,掌指关节屈曲呈120°角,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自边缘到中央,有节律的叩拍病人背部,对老年人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2]。要根据听诊确定痰液的痊置吸痰。呼吸道痰液滞留达一定程度可在病人床边或胸部听到痰鸣,声音不同可反映痰液性状多少以及深度,从而指导采取不同的吸痰方法。如站在病人床旁,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如听诊器放置在3~4旁,听到“咝咝”声,是分泌物粘稠,多存留在下呼吸道,痰液不易咳出,可先做雾化吸入,再结合自下而上拍背,使痰液脱落于吸出。在吸痰过程中,尽量戴手套用手直接操作,而不是利用钳(镊)[3],这样在吸痰过程中可以将管捻转,使吸痰更彻底,并可使负压分散,减少对气道粘膜损伤。

表2结果表明基层医院在非导管吸痰法操作中存在的缺陷有:吸痰前没有叩背或叩背的手法不正确,力度不够或用力过猛;没有给予高浓度吸氧;以及经口腔吸痰不使用口咽通气管,造成吸痰管盘在口中盲吸;插管深度过深或过浅;吸痰管误入食管等,以上因素均达不到理想的吸痰效果,有时还可人为地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半阻塞,致使缺氧程度加重。

经非导管吸痰不可忽视的问题:①当遇到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溺水电击等意外情况,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及时吸痰时,我们必须迅速给予盲插,以刺激患者咳嗽反射,诱发咳嗽,促使患者把咽喉部异物排出,往往收到事并功倍的效果。对暂不危及生命的患者,则应按正确操作规程进行,分两种方法:a.经鼻插管至咽喉部14cm时,观察病人呼吸动作,随吸气动作将管徐徐插入18~22cm,确定在气管后,调整好负压即可吸痰。b.经口腔吸痰,将口咽通气管置于口腔解除舌后坠,将吸痰管自通气管内插入大气管,调整负压吸痰。②经口腔吸痰时若无口咽通气管,可用牙垫代替。如插至咽喉部,病人有吞咽动作时,应稍等片刻再插,以免误入食管内。

表3~5说明,对低年资、低学历职称的护士重视吸痰技巧的临床教育。需要吸痰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缺失,自行排痰障碍,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及维持正常通气氧合,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而吸痰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进院5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必须及时加强业务培训、理论考试、床旁教育、模拟演练、远程教育等方法,使之熟练掌握非导管吸痰的操作技巧,并认真加以落实,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翠荣.ICU护士为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7)540

2 刘晓联.肺部感染病人的排痰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12):697~699

3 王雪梅.对基础护理操作应用持物钳(镊)的商榷.齐鲁护理杂志,2001(9):697

上一篇: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策略和主要障碍 下一篇:民间中医药单方验方的应用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