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3 09:17:52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的重视,各级环保部门也更加重视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通过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环境,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都有积极的意义。而通过环境监测技术的探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可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100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国家层面,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摆在了突出的地位,更加重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加快环境污染的治理,宁可放慢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要确保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也对各级环保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和更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对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总结,才能促进环境污染治理收获更多的成效,为民生和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设置的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的监测站点已经超过5000个,可以说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已经有较好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系统化和网络化。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环境监测事权上收,也更加精确快速提高了国家对全国环境监测的宏观把控力。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可观。其一形成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环境监测网络2800多个环境监测站、6万多人的环境监测队伍。其二建成涵盖大气、酸雨、沙尘暴、温室气体、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生态、噪声、辐射、土壤、农村环境等多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其三初步建立了人工监测、自动监测和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除此之外,建立了从监测数据采集到监测信息的全^程,多环节、多手段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组合布点”,达到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可以对大气污染尤其是无组织排放进行精准化、精细化监管,实现管理从“点对点”到“点对面”,系统还可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果进行评估,管控效果用实时监测数据说话,确保污染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2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环境监测指标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污染物也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是分析监测手段陈旧,环境监测项目缺少针对性,很多监测仍以主要的常规监测因子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对于一些特征的监测因子的监测还较少涉及。在反映污染排放情况时,常规因子的评定和监测真实准确反映出来。还有就是现行的特殊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存在漏洞较多,需要进一步的编制和完善。另一方面,污染物指标存在缺失。这主要反映在对于有毒特征的污染物指标监测标准涵盖面较窄,时效性也较差。其中微量的有机等污染物对于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巨大,但其监测一直是环境监测的盲点区域。对于这一点,国家环保部门已经认识到对其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因对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等的监测经验和技术的不足,使其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监测参数也存在漏洞较多。

2.2监测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分析方法。污水与废气排放等分析技术方法与标准存在脱节,也使得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在实施过程存在的较大的瓶颈无法得到有效的突破。与发达国家比较后,可以发现,系统化的监测体系和完善的环境监测分析的制度,对于环境监测过程的影响十分重要。而遥感检测技术,具有实时性、连续性、灵敏性、大区域等优势,对于遥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与普及,需要对环保监测系统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有较高要求,与发达国家相互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准确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环境监测频次存在不足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因受到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对于污染源监测和环境检测的频次都较少,这样就易导致监测数据的不连续性,也破坏了对检测分析的科学性结论。使得在对污染状况、环境质量的评价上与真实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尤其在对企业排状况的判定上,仍然处于被动管理与被动检测的现象较为普遍。

2.4应急监测技术存在不足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往往对应急监测寄予厚望。希望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明存在哪些目标污染物,并确定其浓度和分布情况等。由于我们国家的应急监测技术还不完善,实际上,现场应急监测的能力往往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国家的环境监测系统在不管在配置上,应急仪器或设备的技术上,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很多应急监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现场检测能力同样极为有限,监测数据难确认所有目标污染物,能检测的重金属元素种类更少,更多的只是做到定性或者定量参考的作用。

3环境监测技术改善的对策

在监测形式和监测领域不断多样化发展的时期,通过不断完善现在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使其监测更具结构化和系统化,可以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合面、更科学。具体改善对策如下。

3.1科学制定监测因子

我国不同地区受到环境污染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监测因子的制定,应根据当地污染源有害物质的深度和种类不同,将危害性大、呈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重点监测检测对象进行检测或选测。而对在长期环境监测中没有检测出的项目,进行删除。对低于标准值的检测项目,可以采取抽检的方法,来跟踪污染物发展的状况,及时调整检测项目,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应更加科学化,使得监测工作一方面能够真实反映当地环境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对环境污染的趋势加以预判,为当环境治理提供决策的依据。

3.2推广在线连续监测系统

虽然在环境监测工作,在线监测系统已得到应用与推广,但对检测项目仍有诸多限制,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应重视和强化针对污染源、水质、空气等多见的污染物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推广与开发,通过实时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趋势,并将相关的监测数据进行联网共享,可以强化对监测对象的监管力度,有力遏制h境污染成因的投机行为,严格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

3.3重视针对毒理学、生物反应监测

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有毒物质汇聚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这些有毒污染物相应之间也会产生协同和颉颃作用。生态环境中,很多有害生物的并存,又会出现化学反应,从而对其他有益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所在,在环境监测体系中,还需要将生物监测和环境毒理学监测作为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一部分。通过检测污染物对人体、动物、生物的危害性,来反映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这方面,无论是测试方法还是测试技术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应加大此方面检测的技术研究和资金投入,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全面,更科学。

3.4提升突发污染事件的快速监测技术

突发污染事件具有发生时间短、污染物不易判定、污染影响恶劣等特点。针对突发污染事件快速监测技术,也需要在尽快对污染物进行确定,通过准确的检测数据,来确定其影响大小。这方面要注重对检测数据的质量以及科学分析数据能力的提高。还有,在突发污染事帮的快速检测中,需要有种应急和预警的措施,要建立应急检测分析方法,重视污染物现场的检测和分析工作。一般流动监测车是针对突发污染事件,对污染物的检测数量会受到一定限制,这也是需要提高快速监测技术丰富流动监测车的检测项目,确保现场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结束语

环境检测技术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离不开环境监测技术的支持,通过保持环境监测技术的科学性、监测方法的系统性、监测技术的实用性,才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姬筱挺.关于新时期环境监测技术浅析[J].科技风,2015,(23).

[2]徐境.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

[3]刘铁.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及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

[4]游正锣.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1).

上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贸易增加值视角下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