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务类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2-10-23 09:17:33

浅谈服务类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建设

摘要: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机构的分支,是一种社会服务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运行资金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较为简单,财务管理工作也比较轻松。文章针对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对其财务体系的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服务类;事业单位;财务体系;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126-03

服务类事业单位,也可以说是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为了实现国家长远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面向整个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其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广播电视机构、就业指导结构等,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同时,虽然事业单位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为了减少自身的财政开支,充分利用资金,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事业单位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相关部门规定的方针、政策以及财务制度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资金进行相应的规划、分配和管理,对经济活动的资金消耗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约资金,提高效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比普通盈利型企业,更加简洁,对于管理的要求却相对较低,其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收支管理财务分析等。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形式看,具有数量多、人员多、支出多的“三多”特点,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预算意识

事业单位的运行资金和预算资金都是由国家财政拨出的专项资金支持的,是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的保障。但是,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预算意识,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财务体系不健全,90%以上的财务预算无法得到良好的执行,对于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较低,预算意识淡薄。其次,对于财务预算的认识不够全面,部分资金的收支没有及时纳入预算管理。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造成资金的浪费和现象的频发。

2.2 财务制度和流程不合理

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从制定后一直使用,但是却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而进行改进和修正,使得许多管理条款无法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对其服务和工作的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财务流程繁琐,财务审批形同虚设,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困难,出现浪费现象。

2.3 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受到编制等因素的限制,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少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会计知识更新频繁,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无法适应发展要求,使得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严重。

2.4 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很多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投资时,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盲目跟随市场潮流,忽视了投资风险,从而导致投资失误,造成巨大的资产损失。

其次,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在日益增多,对于固定资产的利用更加频繁,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最后,对于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注重对实际资金的管理和利用,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固定资产作用的有效发挥。

3 服务类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建设

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其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因此,要加强服务类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建设,保证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1 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于财务收支的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确保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将单位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畴,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按照收支计划进行资金的调配,不能随意对预算项目进行更改,尽可能减少超预算情况的发生。

其次,要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在对事业单位中各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坚持预算、执行与评价并重的原则,坚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要建立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参照预算考核制度,可以及时对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对预算进行控制和纠错的基础,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在对预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以及阶段目标完成后,都可以进行预算考核,确保预算计划的顺利

进行。

3.2 制定合理财务考核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合理的财务考核体系,可以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从而促进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将考核成绩与财务人员的绩效工资相互挂钩,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其对工作认真负责。

3.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部门可以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充分做到扬长避短,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对财务管理责任进行详细的分配和落实,将责任落实到事业单位的部门和个人,对管理失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实行管理责任制,从而杜绝财务管理的混乱和繁杂,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最后,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情况进行管理,对相应的市场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预防,避免出现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3.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强化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职业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责任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建设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尤其对于服务类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财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更是直接关系着其成长和发展。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起来,加强财务体系的建设,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财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完善、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文斌.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体系的构建[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3):71.

[2] 童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2,(9):148.

[3] 丁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162-165.

[4] 韩成稳.浅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北方经济,2012,(10):105-106.

[5] 韩志勤.略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J].财经界,2011,(14):154.

[6] 吴云.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33-134.

上一篇:宝鸡峡工程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曹妃甸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堆场作业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