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3 08:56:00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研究

摘要:黄石职院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紧扣发展合作主题,从服务黄石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着力于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领域的办学思考。

关键词:合作;服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144-02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面对黄石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对人才的急剧要求,强化黄石职院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密切黄石职院职业教育与黄石区域经济建设的联系,是黄石职院办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方向。黄石职院紧扣发展合作主题,从服务黄石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着力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等领域的办学思考。

1 黄石职院当前职业教育背景分析

黄石职院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黄石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毫无疑问,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就是黄石职院当前及今后的重要任务。同时,黄石职院地处素有江南工业重镇之称的黄石市,职业教育就具有了鲜明而且优越的地域背景:

(1)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石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自然将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先锋,将在合理产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迈开实质性的步伐。

(2)黄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主线,提出了“建设大城市、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园区”三大战略宏伟蓝图,指出今后要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3)黄石职院地处黄石经济开发区,而该开发区目前已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黄石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前景和活力的地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舞台和条件。特别是黄金山工业园区的建设,据规划统计,黄金山开发将创造工业产值1000亿元,直接需要技术劳动力12万人以上。与此同时,大冶城西北工业园、阳新城北工业园,和以黄石港工业园、西塞山工业园、棋盘洲物流园为重点的黄石沿江经济带“三园一带”的开发建设,也已经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4)黄石市职教园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将要完成重点骨干院校的校园主体工程建设和改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合作共建项目和内容进一步展开,将初步形成黄石职教园区建设特色与格局。

简而言之,黄石市“两型社会”建设、“三大战略”的实施、经济开发区升格、职教园区建设都为黄石职院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空间。黄石职院要抢抓这一难得历史机遇,为黄石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2 推行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发展合作,是黄石职院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黄石职院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紧扣合作主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产业,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实行产学研结合,服务黄石经济发展。

2.1 开设所需专业

高职专业建设注重应用价值性、突出内容时代性、还要着力于与黄石经济发展中产业链或产业群结构相适应。

黄石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以发展大产业为目标,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包括机械制造在内的8大主导产业集群,这就要求学院为黄石经济发展输送的人才必须与之相适应。

黄石职院在人才的培养上力争做到“四求”,即“求高、求新、求实、求用”,贯彻产学结合教育思路,积极实施产学研合作教学。产学研结合,学习是核心,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和培养,同时结合生产,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因此,为适应黄石经济发展需求,我们首先通过调研,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等方面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进行改革和优化重组,依托黄石市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有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模具、机电、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特色专业,结合专业建设,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黄石职院在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办学历史久远,师资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先进,而且与黄石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联系,黄石职院将加快这些优势专业建设步伐,力争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专业品牌。

2.2 强化技能训练

高职教育主要强调技能的传授、训练和掌握。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行“顶岗实践、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的方式促使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培养好品德、懂技术、善管理、勇创业的实用性高等技术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理论家奥拓指出“知识是资本,技能是价值”,他在《整体性职业教育》一书中,提出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格发展能力”的同时,要致力于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今后,黄石职院将继续组织学生在毕业前一个学年进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黄石东贝集团、黄石电缆厂等多家合作企业实习,通过企业的强化培训,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成为合格的学有专长的技能高手,也使企业能够亲眼目睹学院为他们培养人才的针对性,从而为我院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3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分析

黄石职院着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努力建立发展校企合作机制。在人才供求合作的基础上,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校企双方人才培养深度合作。以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为平台,不断把基础好、有实力的企业纳入校企合作的建设范畴,搭建校企合作的新纽带,推进学院校企合作的不断创新。

3.1 积极支持企业与学院联合办班,开展定向订单式培养

黄石职院与用人方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院和用人单位两方面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在这一方面,黄石职院“东贝班”的开班将是一次大胆的实践。首先,学院和黄石东贝集团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订单”,开设“东贝班”,明确双方职责,学院保证按照东贝集团需求培养合格人才,东贝集团保证可以录用,学院和东贝集团根据市场变化,结合黄石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定一个符合学院、东贝集团和学生三方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的具体化和细化。这样,能够大大缩短学生到东贝集团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

然后,根据“东贝班订单”的约定,学院和东贝集团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组成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东贝集团的要求,保证人才的质量,东贝集团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不仅仅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而且参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东贝集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针对岗位要求安排一线技术工人采取顶岗工作或者仿真实训的方式在星期一至星期四进行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而学院则在周五和周六安排学生完成基本课程的学习。

同时,为了让东贝集团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东贝集团参与学生综合评价方案的制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以企业评价为主,并及时反馈给学院,以便学院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手段,保证人才培养按照东贝集团实际需求的方向进行。在“东贝班”订单式培养完成后,东贝集团严格按照约定,安排合格的毕业生就业。

3.2 “筑巢引凤”,积极开辟和企业合作经营的新途径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怎么搞?周济指出,根本路子就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但是,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钱,单靠政府,靠收学费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告诉我们,黄石职院不仅能够成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也能成为创造价值的场所。黄石职院正在与黄石本地企业洽谈,由企业提供厂房设计方案,学院建造厂房,企业提供资金或者设备,将企业的生产车间搬到学院校园,企业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学院挑选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共同承担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达到双赢。

3.3 培训合作,提升企业员工技术水平

近几年,黄石部分企业普遍遇到了招工难问题,而更让企业头痛的是一些新招聘员工由于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生产速度跟不上,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企业很想让这些员工接受一些培训,但培训短则一个月,长则需要三个月,企业生产岗位又安排得很紧凑,缺人就会影响企业生产。

黄石职院针对企业员工培训这一需求,创新性地推出“换岗培训”,企业安排工人到学院培训,学院安排学生、老师顶岗,帮助企业生产。这样企业就能腾出人来培训,而生产又可以不受影响。“换岗培训”的做法一推出,受到黄石许多企业的热烈欢迎,企业纷纷将员工送到学院来培训。仅2009年,黄石职院就完成各类技能培训、鉴定2883人。

总之,在服务黄石经济发展目标前提下,黄石职院通过积极吸引本地企业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到企业接受专业技术指导和实训;积极争取企业安排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参与和指导学院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支持企业与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参与和指导学院的教学与管理的方式,为自身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秉承“服务”意识,紧扣发展合作主题,以推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理念,以实施多种校企合作方式为途径,推进自身发展,使黄石职院成为各类实用人才的摇篮。继而立足黄石产业集群,服务黄石经济发展、武汉城市圈建设乃至整个中部崛起。

参考文献

[1]罗振明,战继香.依托企业办学突出高职特色[J].中国成人教育,2002,(8).

[2]田一蕾,王忠诚.实行产学研结合创高职发展新路[J].中国职业教育,2004,(8).

[3]马庆发,董圣足.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发展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7).

[4]周济.产学研结合时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3,(1).

[5]卢海涛.关于高职发展“订单式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上一篇:新乡黄河故道流变及其影响研究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