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选择分析

时间:2022-10-23 07:45:29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选择分析

摘要:我国中药资源非常丰富,但中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中药产品出口份额远低于日韩等国家,提升中药产业整体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从技术创新联盟理论入手,进而对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迫在眉睫,需从高校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政府推动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等方面进行选择。

关键词: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83.01

1技术创新联盟概念界定

技术创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技术联盟强调的是联盟各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优势互补,合作各方不存在控制和被控制的隶属关系,仍保持各自的独立和平等地位。合作各方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系在一起,注重的是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和长期利益,而不仅仅是谋求眼前的短期利益或局部利益。

2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

加入WTO后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医药市场竞争背景,我国医药类产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表1所示,2011年我国医药类产品出口总计213815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6.62%。从增长速度来看,其中保健品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最快,达到11.40%,其次是医疗器械类,达到57.34%,中药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长速度也已达到42.95%,这表明:我国医药类产品出口已出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中药类产品也出现了较快的出口增长速度。从出口金额来看,西药类产品出口金额占据主要位置,占出口金额的61.44%,其次是医疗器械类,占出口金额的33.37%,但是其余医药类产品出口金额仍然之占极少分量,中药类产品仅占出口金额的5.20%。通过分析表明,虽然我国医药类产品出口速度已经出现明显的增长幅度,然而出口金额依旧无法更其他国家相比,更无法与日、韩、印度、泰国这四国相比,中药类产品的技术落后导致出口落后更是减弱了我国医药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加快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大我国中药产业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掘我国的中药资源,促使我国医药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上的挑战,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3中药行业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选择

随着市场的竞争,产学研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中药行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按照合作目标创新出相应的联盟模式。根据中药行业的特点,本文从高校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政府推动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三方面进行选择。

3.1高校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

高校或科研院所在整个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凭借教育资源及信息,先进的实验设备、制剂中心等,收集分析市场需求信息和企业进行联盟。

第一,构建基于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平台。一是整合学校、企业优势,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良好的实验条件与企业研发机构合作,共建受托研究项目平台、专项联合研究平台、毕业实习技能训练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等。二是搭建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平台。

第二,组建高新技术公司技术转移模式。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并可逐渐演变到组建高新技术公司。由高校或科研院所向企业等其他组织授予创新技术专利、出售创新技术知识产权或以技术入股方式进行技术转移。

第三,共建实验教学基地。实验教学基地包括建设仿真的实验室环境、建设实习和培训基地、建立产教技术开发和科研小组、共建实验教材及教学案例库,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支持学生和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活动。

3.2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

企业处于主导或核心地位企业为了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立技术开发项目,并与选定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同建立实验室等形式,开展产学研联盟的相关工作。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实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扩大企业收益的目的。以企业为主导的联盟模式是科研成果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的最重要途径。

第一,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建设中药产业聚集区,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建设中药产业聚集区通常包括创新产业群、科技园、技术孵化器等形式的组织或机构。如:创新产业群是指以研究开发型企业为主与大学、研究机构共同构成的技术创新基地。目前,有许多国家采取创新产业群的形式。

第二,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中药产学研技术效益联盟。通过市场需要和市场价值规律配置中药资源,吸引药企业生产效益而参与联盟,拓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出路,提高科研院所创新的成果转换率,研究消费者对中药的需求方向和内容,满足消费者对中药产品的性价比、治疗效果等方面的预期,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获得共同利益,促进联盟的持续合作和深入发展。

第三,企业与大学共建企业研究设计机构。中药企业将大学的科研人员直接纳人组织框架中,建设中药企业技术中心、设计院等共同承担为企业科技研发创新的职能,共同完成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这种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3.3 政府推动型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

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出合作项目,组织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形成项目开发小组,以解决科技与实践之间的关键问题。政府作为联盟各成员之间的纽带,将联盟中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其各白发挥自身的优势,齐心协力完成联盟的科技创新目标,这种合作能给联盟成员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产学研对接年会定期或不定期大都由政府主办,大学、研究院与中药企业科技供需交易场所,大学把科技成果向企业,企业将所需科研项目与大学交流。科研成果的实际交易与转化在对接会场内外均可进行。

第二,建设高校―企业―研发中心“三位一体”合作平台。由政府牵头,利用社会、企业对高校科研技术的需求,将学校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人才流动战略联盟平台、联合研究室和联合实验室、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产品规范化研究、产品质量评价研究、产学研合作科研模式研究、新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建立健全产学研联盟的合作的组织及机制。以行业生产科研中重大疑难问题为目标,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丰富的智力资源,与企业推行合作教育,合作科研,开拓“产学研结合”新方式。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

[2]李薇,龙勇.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市场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11(24):99.102.

[3]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35).

[4]王高玲.中药国际化迫切需要加大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J].中国药业,2006,15(1):7.9.

[5]马庆芳.利用外资提高我国医药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上一篇:论加强铁路资本运作实现铁路科学发展 下一篇:我国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