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无形资产与跨国并购动因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07 12:43:53

获取无形资产与跨国并购动因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国内企业界大肆兴起。吉利并购Volvo在国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其目的之一是获得Volvo的自主知识产权。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并与一汽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目前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并购动因进行梳理研究

关键词:跨国并购;吉利;沃尔沃;无形资产;并购动因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67.0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并购作为一种企业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和对外投资年流量均大幅上涨,分别达到11%和17%。据统计,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54家企业开展了海外投资经营,海外投资额达74.1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82%。这一数据再次证明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力量。

由此可见,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正成为重要经济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跨国并购的历程也较短,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存在多种问题急需解决。而在并购行为中,对并购决策的分析,合理分析自身的并购动因,杜绝由于盲目扩张而并购的行为,减少应此产生的并购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2并购理论及相关文献回顾

2.1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理论

2.1.1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增大企业规模将会增大企业势力。市场势力是指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市场竞争对手减少,可以增加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企业通过并购减少了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提高行业集中度,获得了垄断利润。

2.1.2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1937)提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是当企业意识到通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节约交易时自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很好地反应了企业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

2.2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2.2.1并购协同效应理论

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之间在管理效率上存在差异,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根据美国学者Fred West等研究,协同效应理论大致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

2.2.2追求市场势力

企业影响和控制所售产品价格的能力被称为市场势力。市场势力发展到极致就会令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企业可以以此来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持续获得垄断利润。

优势企业的并购活动不仅可以减少行业内的竞争者还可以扩大本企业的规模,其并购所产生的规模效应也给行业的进入者造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并购后企业的规模扩大有利于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形成相当程度的优势,并表现为极大的市场支配能力。另外,并购活动还可以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影响,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

2.2.3获取优势资产

专利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是区别于市场中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且作为企业的核心优质资产,他们具有强烈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转移性。但是,外部并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很小的代价实现这些目的,因此外部并购是企业获取优势资产的有效策略。这一动因也成为目前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关键动因。

3吉利并购Volvo案例分析

3.1吉利汽车并购概括

3.1.1并购双方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控制集团有限公司建于1986年,集团总部设在杭州,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主要生产经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已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1999年,福特是以65亿美元的高价得到沃尔沃品牌的,但是高价并没有换来高额利润,在过去几年里,沃尔沃品牌一直在亏损。终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福特在卖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又把目标转移在了沃尔沃身上。

3.1.2并购的背景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继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美国作为风暴的中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国内投资消费低迷,通货膨胀、大量企业倒闭致使失业率增大,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大量裁员的困境。

而沃尔沃汽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福特开始实行“one ford,one team”战略,卖掉那些不挣钱的品牌。

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制造企业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也面临着产销量减少的困难,但是相对国外市场,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在政府的一些强有力政策的刺激下,仍保持着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

从2009年2月开始,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就已超越了头号选手美国,在3月份突破了100万车辆之后,连续4个月稳定在110万辆左右。而作为国内著名自主品牌之一的吉利汽车,其业绩也很骄人。2008年吉利汽车集团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1.6%,出口同比增长79.8%,纳税额约10亿元。2009年吉利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近24亿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吉利保持了国内行业十强的地位。

3.1.3并购动因

(1)吉利实现战略转型。

吉利汽车至2001年进入汽车市场以来,一直是走低端市场路线,依赖产品的低价格抢占市场。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但也造成产品利润率低下,品牌的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在2007年5月17日,吉利集团公布了《吉利新闻发言人授权就战略转型的相关问题发表谈话――吉利汽车进入战略转型期》,此文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吉利将从低端走向高端,从价格优势走向技术领先,也预示着吉利汽车将从价格战的“红海”向科技、品牌的“蓝海”转型。

(2)吉利借Volvo提升企业价值。

中国中高端人群的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中国车市将能看到中高级市场的爆发。但吉利以低端汽车起步,汽车的品牌价值较低,在中高级市场较为被动。吉利拥有了Volvo,就能提升企业价值,从而在中高端市场取得主动权。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Volvo是为了获得Volvo的专利技术以及优质品牌等无形资产。本文在下文将通过分析吉利并购行为发生之后的无形资产变化情况以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公司价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吉利的并购行为是否成功,其包括并购动因的并购决策是否正确。

3.2吉利并购Volvo无形资产变化

吉利汽车自2001年开始生产汽车以来一直坚持走自主开发的汽车之路,但无形资产等核心资产的发展鉴于国内汽车行业起步较晚等限制因素一直发展较慢。以下是对吉利并购Volvo前后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三个时间点上无形资产等情况的分析。

从表1,表2以及图1我们可以看出吉利集团公司的无形资产在合并前后有了很大的增长,无形资产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从2009年12月31日的16.25%增长为2011年12月31日的20.98%;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从2009年12月31日的5.695%增长为2011年12月31日的8.05%;无形资产的存量由2009年12月31日的1,069,679增长为2011年12月31日的2,221,745,其增值幅度达107.70%。

通过分析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吉利并购Volvo其无形资产这一核心资产无论是从存量上还是无形资产占总资产这一比例都有了质的飞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这一飞跃单单凭借吉利汽车的自身积累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归功于吉利并购Volvo的并购决策,这也说明决策时分析的并购动因已成功实现。

3.3吉利并购前后财务指标比较

成功的并购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财务利润,与此同时也能完善企业的资产,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吉利汽车并购前后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对其并购行为是否成功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单从吉利汽车的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些指标来看,我们发现吉利汽车并购Volvo以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都是下降的。销售净利率从2009年的9.38%下降为2011年的8.18%,下降幅度达12.79%;资产净利率从2009年的7.02%下降为2011年的6.22%,下降幅度达11.40%;而存货周转率从2009年的2196.59%下降为2011年的1544.37%,下降幅度达29.69%;总资产周转率从2009年的74.83%增至2010年的82.70%,又降为2011年的75.97%,较2009年有小幅度提升。但吉利汽车业绩的下滑、盈利能力下降还可能是由于宏观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本为在这里仅通过比较吉利汽车和一汽汽车的相关指标来加以说明。

表4为一汽车汽车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指标,我们发现一汽汽车业绩下滑更为厉害。销售净利率从2009年的5.93%下降为2011年的0.59%,下降幅度达90.10%;资产净利率从2009年的11.41%下降为2011年的1.18%,下降幅度达89.69%;而存货周转率从2009年的1850.12%下降为2011年的1432.57%,下降幅度达22.57%;总资产周转率从2009年的192.41%增至2010年的211.38%,又降为2011年的200.45%,较2009年有小幅度提升。

通过比较吉利汽车和一汽汽车同一会计年度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吉利汽车在并购之后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有所下降,但是跟同行业里的领头企业相比,其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吉利汽车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下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汽车限购令等导致的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其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还是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从某一侧面反应了吉利汽车并购Volvo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吉利汽车并购Volvo前后无形资产、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指标的变化情况,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若剔除汽车行业不景气这一宏观因素,随着吉利汽车并购之后无形资产在其集团中大幅度增长,其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也是增长的;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可以将获取目标企业的专利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作为一个重要的并购动因进行考虑。

当然吉利汽车这一并购行为还只是初步成功,并购之后的更长年限里的发展情况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跟踪调查。同时,我们也从这一案例中发现企业在并购前应做好包括对目标企业无形资产分析的财务尽职调查,以及并购之后对被并购企业的专利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田云,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以及政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2,(24).

[2]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2).

[3]李焰,陈才东,黄磊,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基于上海复星集团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

[4] 张伟伟,马海涌,里光年.金砖四国海外并购的趋势、挑战与对策分析[J].经济纵横,2010,(11).

[5]吕懂,王红娜,韩雅静.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看中国的海外并购[J].商场现代化,2011,(8):6.7.

[6]贺峥.浅析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中国商贸,2011,(7):214.215.

[7]杨晓杰,于爱玲,刘鹏.海外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及对策探讨[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16):65.66.

[8]彭艳萍,张炳发.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4,(2):118.120.

[9]姚慧.无形资产新旧准则之比较及政策建议[J].甘肃农业,2006,(8):199.120.

上一篇:插画在当今时尚视觉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高职房地产营销人才素质培养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