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郊日报副刊的“农味”更浓

时间:2022-10-23 07:29:43

【前言】让京郊日报副刊的“农味”更浓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虽然“喜鹊”副刊充满浓郁的“农味”,并不是说可以降低选稿标准,可以没有社会责任了,恰恰相反,“农味”副刊的界定,使我们有着更高的选稿标准,更重的社会责任感。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所刊发的虽是乡村题材作品,但也要触及社会的脉搏,触及人的心灵深处,也说...

“喜鹊”副刊有着不同于一般报纸副刊新闻信息的传播意义,就是通过我们所刊登的作品,张扬某种文化价值,为农民兄弟的喜怒哀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呐喊。这其中所透露出的文化价值,就是我们副刊挥之不去的“农味”。

京郊日报的“喜鹊”副刊伴随着主报的成长,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26年来,副刊配合主报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它是新闻版的补充、延伸和呼应,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自成风格,承担着为新闻版的“留客”任务,在广大农民读者中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曾经有人说,京郊日报的“喜鹊”副刊太“土”了,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个副刊刊登的稿件都是乡下人写的,都是写农村的“土”得掉渣的那些事,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那么我们再听听我们的农民读者怎么说吧。他们说,京郊日报的“喜鹊”副刊在他们心目中有着极高的位置,曾经影响过他们几代人,在北京郊区可说是个比某些大报副刊还要叫得响的名牌副刊。他们反映,每当他们拿到京郊日报后,看过新闻版的标题,就会翻到“喜鹊”副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那副刊上有贴近他们日新月异五彩生活的小小说,充满灵性的散文和随笔,蕴藉心灵的诗歌,让人忍俊不禁的趣味小品,还有那可以让乡村文艺演出团体当作演出本儿用的相声、快板、鼓词、小戏剧本等,更引人入胜的是,“喜鹊”副刊上的长篇小说连载,每每让农民读者欲罢不能。我们访问过许多农民读者,他们对“喜鹊”副刊的长篇小说连载印象最深,有些读者还将副刊连载的作品精心剪贴下来,互相传阅。尤其是那些在“喜鹊”副刊上发表过处女作、有的现在已经加入北京作家协会的京郊区县作者们,在谈到“喜鹊”副刊时都充满激情地说,没有“喜鹊”副刊,就没有他们在文学之路上的成长。

其实在他们的心目中,“喜鹊”副刊是非常高雅的文学殿堂。这也并不奇怪,评价不同,是因为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读者的评价是一个副刊办得是否成功的最终检测。读者所摈弃的是那种离他们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我”的,越来越独立于生活之外,越来越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副刊。他们喜爱的是那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亲和力的副刊。我们“喜鹊”副刊没有那些“雅”得只是圈子里的几个人津津乐道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没有那些知名作家的“闲适小品”,有的只是充满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鲜活的人物和事件的文学作品,以及用浓郁的地域性色彩的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我们从来不认为这是“土”,相反却极为欣赏这种“土”,每编完一期稿子,都会有一种充满成就感的陶醉。我们称这种“土”叫做“农味”。因为它是我们“喜鹊”副刊的最大的特色。

其实做副刊好比做一桌宴席,就要了解就餐者的口味来做,否则人家就会味同嚼腊。“喜鹊”副刊面对的读者是郊区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个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有文化的老、中、青年人,不可能同这些读者讨论“后现代主义”,去“解构”文学,而是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给他们做好这桌宴席。也就是说,“喜鹊”副刊的读者定位,决定了我们副刊的“农味”。“喜鹊”副刊有着不同于一般报纸副刊新闻信息的传播意义,就是通过我们所刊登的作品,张扬某种文化价值,为农民兄弟的喜怒哀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呐喊。这其中所透露出的文化价值,就是我们副刊挥之不去的“农味”。

虽然“喜鹊”副刊充满浓郁的“农味”,并不是说可以降低选稿标准,可以没有社会责任了,恰恰相反,“农味”副刊的界定,使我们有着更高的选稿标准,更重的社会责任感。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所刊发的虽是乡村题材作品,但也要触及社会的脉搏,触及人的心灵深处,也说是说,无论小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一定要有对人生对社会的艺术观照,蕴含人的理念操守、志趣情韵。凡是不关注社会及人生,只是抒发一己之情的东西,一律不用。所发的作品要感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我们的责任就是引领积极和健康向上的导向,潜移默化提升读者的精神操守。其次,作为面向有文化的农村读者的京郊日报副刊,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满足读者对源于他们的生活,却又高于他们的生活的“农味”十足的文学作品的期待。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看深度的真实报道,也要看构思奇巧、耐人寻味的小小说,意境优雅、感情真挚的诗歌,形象鲜活、朴实生动的散文等等。我们的读者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为农民读者服务好。也许这就是有些论者认为的“土”和“俗”,但我们认为,这种“俗”不是低俗、不是庸俗,而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的“通俗”,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与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行不悖的,这就是要为我们的最广大的普通农村读者送去他们最喜爱的精神食粮。

“农味”的副刊的特色,决定了我们需要时时创新,这种创新是内容和形式的与时俱进、齐头并进的创新。在内容上,我们举办过多次专题小说作品征文,有表现农村人物的小说征文,有表现农村种植和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的小说征文,有表现京郊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征文,有用镜头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艺术摄影征文等等。这些“农味”很浓的征文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我们副刊的“农味”还表现在精心选择长篇连载上。我们连载过河北省作家协会的“三驾马车”之一关仁山的表现农民走出对土地束缚的长篇力作《高天厚土》,连载过北京作家星竹的表现贫穷落后的周边农村对富裕乡村破坏力的《杀富济贫》,以及作家星竹的表现农村拐卖妇女的犯罪与贫富地区差异对被拐妇女的影响的《中西部的故事》;连载过作家凸凹的表现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当上干部后带领乡亲们改变观念致富奔小康的《土地柔情》;还刊登过农村题材的长篇《柳絮飞来一片红》、《党委委员汪铁云》等等。当然,我们的“农味”创新还表现在形式上,如小说、诗歌、散文等都要配上农村生活味道极浓的题图。读者们反映,“农味”十足的文学作品再加上五彩缤纷的版面,我们庄户人的“娘家报”“喜鹊”副刊的可读性更强了。

另外,我们特别看重到各个郊区县采访的机会,只要有可能,就要同各个郊区县的文联和创作协会联系。现在各区县文联都有自己创办的内部刊物,每当我们从这些业余作者中发现一位有些创作苗头的作者,我们都欣喜地告诉他们,同时在我们的报纸副刊上刊登那位作者的处女作。我们十分了解这些业余作者的心理,他们费尽心思创作出来的作品,特别需要鼓励,如能在京郊日报上发表,那将是他们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会影响他们一生。所以我们愿意做发现新苗的工作,更愿意做扶持新苗成长的工作。另外,我们还经常到各郊区县,为业余作者们讲课。几年来,我们几乎走遍了京郊各区县。为业余作者讲了怎样给报纸副刊写文学作品、创作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

时代在不断前进,生活在不断丰富,中央加大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使我们京郊日报副刊增强了走自己路的决心和信心。让我们的副刊“农味”浓些、更浓些,成为我们副刊编辑的心声。我们将以我们出色的工作,精心打造京郊十几万读者的精神家园,以独特的“农味”风格,彰显绝佳的韵味和魅力。

(作者为京郊日报副刊部主任)

上一篇:探析新华社的内容增值战略 下一篇:采访勇如初生犊 写作巧如绣花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