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如何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时间:2022-10-23 07:24:13

浅析高校如何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财务处,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高校会计核算由于受到会计制度、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的限制,发展变迁具有其固有的局限性。目前,高校会计集中核算成为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下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本文在现状思考的基础上,对改革高校会计集中核算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法》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096-02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起,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已进行了19个年头。2009年8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出台《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并从2011年起全面推进了事业单位改革,高校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伴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在高校改革的进程中,其财务管理模式总是要适应改革发展变化的。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和我国政府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期间经历了统一管理、统分结合再到会计集中核算,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以及教育收费,近几年来,国家也在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但高等教育经费紧张仍然是制约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短板”。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由于受到生源持续减少,国家财政难以保障教育开支需要的窘境,学校筹集办学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多元化筹措经费成为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到2010年年底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地方政府性债务金额达到2634.98亿元,加强高校资金的预算管理迫在眉睫。

1 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1.1 会计集中核算概念

会计集中核算又称会计一级核算,它是指将分散的会计工作进行集中核算的一种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然产物,其改变了原来财政性资金“逐级拨款、分别开户、分级核算”模式,通过行“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统一核算”的管理办法,统一办理资金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会计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在高校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对加强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堵住了管理不到位形成的漏洞,减少“小金库”现象发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的会计集中核算一般都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采用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平行机构运用的模式,同隶属于高校的财务主管部门。高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高校教育经费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行政经费使用效益,为构筑“大财务”框架,实现高校财务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从而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1.2 高校会计核算形式变迁

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形式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经过了三个阶段,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而变迁的,其缺乏自身的变迁规律。见下表。

2 高校会计集中核算现状

2.1 会计法规体系需要进行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工作执行的是《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以上相关法规没有涉及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法律上的“空洞”现象。例如:《会计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已经分离,单位负责人已经无法对单位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却仍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但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对会计集中核算作出相应的补充规定。2009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出台了征求意见稿,即将进行修订,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仍沿用1997年的规定,其中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全面集中相互矛盾。

2.2 主体模糊,监管乏力

从全国高校会计集中核算实践来看,会计集中核算属学校领导下的财务主管部门负责,二级单位领导和报账员对本单位的往来经济业务难以准确、及时地掌握,往往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取消了,和自己关系不大,造成二级单位主体意识模糊,导致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财务管理缺失,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而集中核算部门既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只是在事后单位报账时对票据审核进行监督。由于我国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分离后造成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更加薄弱。会计核算中心对不符合规定票据,只能按相关政策予以拒付,而无法进行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缺乏挖掘单位节支潜力,无法真正提高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2.3 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目前各高校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往往都是将原来十几个单位的财务集中进行账务处理。一名会计人员要兼任多个单位的会计处理。人少事多,工作压力大、责任大,会计人员往往疲于各单位的会计记账、算账,不参与有关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只能从会计业务的合规性进行审核,而无法对会计业务的真实性进行鉴别,导致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难以有效发挥,无法从财务根源上进行监督,和会计集中核算成立的初衷相背离。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已逐步从单一的事业型单位向真正市场化地位的法人实体转变,高校教育经费也将从一元的国家投入向多元化转变,“银校合作”、“社校合办”将成为高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对于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视,因此对于能够全面及时的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格外迫切。而目前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还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改革高校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迫在眉睫。

3 对改革高校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3.1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高校会计集中核算是从2001年开始逐步推行和发展的,和2000年《会计法》从时间上两者错位,内容上有一定的冲突,所以建议在修订《会计法》时,补充相关会计集中核算范围、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确保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在此期间,可以通过法规文件或司法解释的形式来进行补充规定,填补其法律上的“空洞”,也为下一次进行全面的法律制定积累经验。当前,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正在深入,高校会计集中核算正逐步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支出过渡。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支出条件下,高校会计集中核算不应该逐步弱化,而应该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上对其进行明确的法律定位,因为,会计集中核算的根本是解决预算单位财务收支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差这一现实问题。无论公共财政支出如何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不会改变,所以,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可以达到部门间权力的制衡,加快财政管理法制化建设,使民主理财、阳光财政在高校得以全面贯彻。

3.2 统分结合,规范运行

为解决二级单位主体意识模糊,导致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财务管理缺失的问题,高校会计集中核算应实行统分结合,并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规范。从统一的方面来看,一是统一会计信息系统。要选择满足高校集中核算需求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为集中核算的事前审核以及信息及时反馈创造有利的条件。二是统一会计处理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虽然即将修订,但其规定还比较宽泛,不能满足高校面临的内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变化,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细化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以及科目核算归属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三是统一资金管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学校的教学、科研、公寓及其他基础性设施的投入也将不断地扩大。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为此,高校要通过引入金融机制及理念,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搭建融资平台,提高学校存量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学校对外举债的财务成本。从分的方面来看,在预算管理方面,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下,改变过去预算编制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推行学院预算,这种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法,强化了学院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预算管理技术,分散预算管理压力,学校年终进行预算分析和评价。将固定资产、存货、文物文化资产以及账外资产分别交各二级单位管理,将采购、保管、维护、清查盘点、库房管理等工作,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防止资产管理失控,从而找到堵塞管理漏洞、防止资产流失的办法。

上一篇:浅析完善我国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制度研究 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强化措施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