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3 06:54:26

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载学生成长成才之命,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促进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可从对学生情绪管理、自我情绪管理和如何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三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 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34-01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的内心体验,例如爱、恨、快乐、焦急、愤怒等。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认知与控制,善于把控自己的情绪,对生活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缓解内心紧张、焦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问题在可控范围内得到良好的解决。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风班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安全教育,日常工作等方方面面,面对“90后”大学生个性凸现、自我把控能力薄弱等问题,要求辅导员要有较好的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情绪的管理

当代大学生,“90后”,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往往是情绪主宰行动,易冲动,有爆发性,自我情绪掌控能力薄弱,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自卑等。他们富有朝气,激情有活力,但是面对多彩大学生活,面对不同人群,面对学业、生活、交际等需要适应,心理上会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对学生情绪进行恰当管理。

(一)善于倾听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倾听,要懂得放下手中工作,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绪有渠道抒发。但是在倾听过程中,学生有时会特别活跃,畅所欲言,这时就需要辅导员给予一定指导和建设性意见,引导学生朝着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努力,做好思想引领工作。

(二)懂得沟通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谈心谈话、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防微杜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避免消极情绪使学生做出过激行为,影响生理心理健康,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用耐心、细心、热心走进学生内心,从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愿意与之交谈,进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教育,对学生情绪有宏观把控。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自我情绪管理

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教育对象个性鲜明,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管理好学生情绪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情绪管理,把良好的情绪、精神状态带到工作中,用“爱”教育每一位学生,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热爱

热爱教师这份职业,觉得她高尚而伟大,因为热爱,所以热忱。学生工作纷繁复杂,面对学生大量的知识、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需要我们摆正好心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热情、乐观、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做好榜样,以最佳的情绪面对每一名学生。

(二)博爱

在大学里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更要学会如何做人,提高修养,完善品格,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如果辅导员能够做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征服每一名学生,那么学生也就更能够接受辅导员的工作思想,接受辅导员的见解、观念。用博爱去爱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三)大爱

辅导员工作复杂而辛苦,并且责任重大,肩负学生成长成才之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凸显,这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辅导员只有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把内心的信仰化作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有效的情绪管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如果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差,便极易受外界干扰,做出不理智行为。辅导员应高度关注学生情绪管理和自我情绪管理问题,制定相应工作思路与方法,培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一)营造积极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着力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打造学生活动品牌,提高学生的吸引力和参与率,以品牌活动引领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系列重要讲话学习活动,使学习教育活动进班级(团支部)、进社团、进公寓、进网络,培养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庆日、时事热点问题为契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契机,开展多样心理活动,例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素质拓展等,形成活动常态化,关注重点学生,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萍.论高等学校学生情感教育机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下一篇: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几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