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23 05:28:08

《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要:《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加强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建设,对于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入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个方面,谈谈《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68-02

《成本会计》是一门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重要的作用,单纯的从会计角度来看的话,成本会计的存在为管理会计提供对内报表和财务会计编制报表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加强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建设,对于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入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个方面,谈谈《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课程的性质和现状发展

1.《成本会计》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步较晚。以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出台为标志,《成本会计》从《工业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各类高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的主干和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社会应用性。成本会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完善,由单一的成本计算发展成为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分析考核在内的完备的会计学分支。

2.《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成本会计》是一门实务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课程内容大致含绪论、成本费用综述、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等部分。

二、教学内容建设

《成本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建设上,充分考虑了独立学院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了“必要、充分和可能”的课程设置原则。“必要”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安排应兼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必要为限。“充分”是指专业实践课的安排,必须充分满足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需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可能”是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充分考虑独立学院生源状况,不搞花架子。教学改革有创意、有措施、有方法,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前认识实践、课堂仿真模拟教学、课后实际操作”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法的实施上。“课前认识实践”是指在教师讲授每一章节新课之前,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而给学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性认识,以利于他们接受和理解本章节的相关知识。如:《成本会计》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这一章,在讲授“分批法”前如果先组织学生观摩一下订单式服装厂产品加工流程,那么讲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容易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仿真模拟教学”要求老师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讲明、讲透的基础上,利用会计工具进行仿真模拟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两个要点:一是要重视原始凭证的设计与填制;二是要重视明细核算。如《成本会计》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的核算可以用“制造费用明细账”来进行;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第一,分配的对象是“制造费用明细账”的合计数;第二,设计与填制“制造费用分配表”;第三,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填制会计凭证(代替会计分录);第四,根据会计凭证填制“制造费用明细账”。“课后实际操作”是指在学生学完本章节或课程后,到校内实验室进行单项或综合模拟实训,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系统专业知识,处理实际业务,强化职业能力;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操作,让学生进入一种工作状态,体现职业化的感觉。

三、教学条件建设

为确保“课前认识实践、课堂仿真模拟教学、课后实际操作”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成本会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同时,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对实践教学的基地、实验室、教材、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多方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具体做法是:

1.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传统经济管理中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实践教学安排,或虚设实践学分。在新方案中,建议《成本会计》课程学分(学时)安排中除有理论教学学分外,还应有实践教学学分。②《成本会计》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在《成本会计》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中,有关章节的教学除理论教学学时,还明确安排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还须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及知识点。实践项目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知识点:材料发出的计价;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实践项目二: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知识点:工资总额的构成;工资的原始记录或其他依据;工资的计算;工资费用的归集:工资结算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实践项目三: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知识点:“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设置;辅助生产费用的账务处理;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实践项目四: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知识点:制造费用的概念和特点;制造费用归集时主要账务处理;制造费用明细帐的设置;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实践项目五:产品成本计算,知识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特点;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实践项目六: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知识点:成本报表概念、作用和编制要求;成本报表编制的方法;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

2.加强教材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课前认识实践、课堂仿真模拟教学、课后实际操作”的正常进行都必须以系统、科学、实用的教材体系为前提,否则实践教学则无从谈起。为此我们从2008年起在加强《成本会计》教材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实训案例和实训教程的开发力度,现已形成了我院理论教程与实训教程相结合,观摩案例、教学案例、单元实训教程和综合模拟教程相衔接的会计实训教材体系。

3.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服务会计综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境包括课室、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是组织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几年来我们在原有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实用、仿真”的原则,投资数万元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现已建成一个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会计综合实验室和一个ERP实验室,我们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几家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签定了长期实习、实训协议,从而为会计总体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了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金桂兰,庄克新.浅析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J].职业时空,2006,(11).

[2]任丽.《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浅议[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3).

上一篇:影响工、商、医科类学生学业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教改新理念的“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