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伐区木材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3 05:09:55

论加强伐区木材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摘 要:鉴于木材资源如此紧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现有的伐区,生产出更多的木材,加强伐区木材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森林采伐是林业生产管理的重要阶段,只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森林正常生长范围内进行采伐,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生态平衡,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生长,使我们林业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健康有序的生长,让有限的林地能生产出最大限度的产量,加强伐区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资源匮乏;主要内容;合理造材;重要作用

一、由于全球的木材资源已经发出紧缺的信号,进口木材涨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作为我国进口主要来源的俄罗斯,东南亚,非洲以及北美地区的板材价格浮动较大,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板材价格,相比几年前有了成倍的提高。专家提示,从近几年的板材供求情况看,板材或因世界木材供不应求而年年涨价。纵观国内木材业,国家天然保护工程实施,对林区进行禁伐、限伐后,适合制作家具的板材供应量减少,据了解,吉林、云南、广西等生产板材的大省均表示林业大幅减产。由于原材料紧缺,导致一系列木制品价格一路飙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化工原料、木材原料、原纸价格、用工成本以及运输成本不断提高的压力下,涨价也是必然的。

就连我国目前生长速度最快,成林最快,出材率最高的桉树,虽经大面积的种植,但中国人口众多,建筑业,造纸业,化工业,家具行业等等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桉树也显得杯水车薪,捉襟见肘,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干旱,西南5省地区新造林地和苗木受损严重,森林火灾频发,大部分区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到极度危险级别;干旱少雨导致病虫害大量滋生,部分地区树木大面积因病受损,进一步加剧了对桉树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木材生产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每一段可用之材,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

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率低,且森林覆盖率偏低的不利条件下,但我国的森林资源使用量很大的矛盾下,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对伐区木材生长管理,保证森林资源快速生长,通过限制乱乱伐,保护好森林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生态平衡的正常运转。

二、木材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木材产品进行识别,对木材进行尺寸检量、材质评定、材种区分以及其他木材检查工作。作为森工企业的基础工作,木材检验工作时林业企业进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通过木材检验可以使工作人员对木材产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木材检验主要是对木材产品进行数量上的检验、质量上的鉴定和品种上的区别,木材产品的尺寸的小,材质好坏,材积多少、等级评定、树种等属性都可以通过木材检验得到,这样就可以保证木材产品的质量,促进森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可以达到最大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木材检验工作都需要严格地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检测,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方式才可以保证木材检验所得到的数据时具有法律性和权威性的。

三、为了提高木材的造材质量,必须对木材进行合理造材。造材的手段主要包括量材与锯材两项内容,木材的每根原条在一次测量后再下锯造材,对木材优中取优,次中提好,杜绝以坏材带好材。对木材要检验准确、垂直下锯,杜绝躲包让节,锯口偏斜,对木材的长度,横截面、弯曲度、粗糙度等,进行精确地测量,将树木按照不同质量划分为不同品种,尽量设计出符合标准,用户满意,经济价值高的造林方案。

四、木材检验工作对于企业工作管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对于同样的原木材料,不同的量材设计出的原木材料的价值也不同。认真实行木材检验,对原木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其出材率,是增加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2)对木材进行加工时,要对木材进行充分的检验,改善木材加工技术及设备,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使木材加工的过程中减少木材缺陷,精确设计切割数据,尽量一次行切割成功。较少改锯,避免增加废料量。在产品出库前进行严格的检验,毕竟高品质的产品对整个企业的等级、信誉,顾客的忠诚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助于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

(3)木材装车时,运用木材检验的手段,将尺寸差不多的树木装在一起,按车填制检尺账单,并将账单附在货物运单上,以便使用木材单位按时验收木材和结算。

(4)木材检验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企业、顾客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木材检验的主要目标。随着木材工艺的改进,社会各行业对木材产品的不同需求,木材生产单位要大胆探索和技术创新,总结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时更新合理造材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合理造材,多为企业和顾客考虑,换位思考,尽量减少企业购买日益减少的树林资源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木材检验工作涉及环节众多,这就需要多管齐下,从多个层面下手,才能做好木材检验工作。要不断提升木材检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木材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质检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检验部门和管理部门要从法律法规的完善角度入手,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检验的法律法规,为检验工作的正规化,程序化,法制化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海角七号》之后的魏德圣 下一篇:航运业迈入“船舶限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