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被挂在悬崖边

时间:2022-10-23 05:04:01

很多故事的开头都很平常,平常得就像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张晓球和她的家庭故事也是如此,平常得就像你看到的扬州城里一段最不热闹的街景。当然,平常中有不寻常,那就是张晓球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有着五次收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两次自杀的人生经历。身患绝症的她在无法预知明天会怎样的日子里,艰辛地生活了十八年。她一次次翻越生命的危墙,在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而在她双臂上的2780多个针眼则向人们毫无保留地袒露着与病魔煎熬岁月中的那份痛苦、失望、迷茫与平静……

彼此相爱,却要抗拒爱的诱惑

一天傍晚,晓球去图书馆看一个美术展。展览中的一幅名为《明天》的画深深地吸引了她,画中少女那双明亮、充满自信的眼睛所表现出的那份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让她久久不能平静。而就在此刻,画的作者走到了她的身边。他们相识了。

展览结束后的一天,晓球下班路过图书馆,她看见有个年青人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幅画。啊!是他。这一次,他第一次告诉晓球,他喜欢她。可此刻的晓球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她知道自己也同样喜欢他,但同时却又想到了自己的病――在高中毕业时她就被诊断患有严重肾炎。

之后的几天,晓球像是丢了魂似的,不知如何去面对这份感情。最后,她还是做出了“理性”的抉择,用一个“不喜欢”剪断了这份情。

正如她在日记中写到:在一个接受别人的美好情感而不能抱以同样的回答时,内心会有一种深深的歉疚,并同时承担了感情的苦役。是的,在恋爱的季节,每一个爱与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可对于张晓球来说,却是一个艰难放弃的过程,不是吗?一个极有可能无法做母亲的女人,她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而怀着这样的无奈来接受一份诚挚的爱情又会面临怎样一种结局?也许,只有张晓球一个人能体会到,原本相爱,却又要抗拒着爱的诱惑。

一年后,晓球遇见了相别多年的儿时好友杨飞跃。两人都很怀念彼此上学时的美好时光,但在谈到以前的同学都一个个成家立业时,他俩又同时选择了沉默。

在张晓球的眼中,杨飞跃是个非常好的朋友,可面对与杨飞跃渐渐密切的交往,她又一次犹豫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爱的权利,没有释放自己情感的资格。这一次,她又想回避自己的感情。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事被双方的父母知道了。杨飞跃的母亲极力反对,而作为晓球家的人,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是的,飞跃是个不错的小伙,几乎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可谁又能保证以后会怎么样呢?人心难测啊!”

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压力,终于有一天,晓球找到杨飞跃,郑重地把自己的病情如实告诉了他,并恳求他忘了这份情。

之后,晓球还给杨飞跃介绍了一个朋友。杨飞跃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对张晓球说:“我想问你,你是不是对我没有信心?是不是担心我以后不会很好地照顾你?担心我将来没有一个好的事业?请你相信我,不管有多苦,也不管有怎样的风浪,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1984年的4月,烟花漫天,垂柳依堤。而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却是在穿过了冰冷的岁月才轻盈而至。这个春天,也是张晓球与杨飞跃一生中最美丽的春天。因为,伴着春的脚步,他们踏上了铺向婚姻殿堂的红地毯。

女儿,点燃我希望的火种

为了晓球能很好地治病,他们一直没有要孩子,并计划着去孤儿院领养一个,但晓球却意外地怀孕了。做母亲是晓球最大的心愿,于是在咨询过医生之后,他们决定把这个孩子留下。为了孩子,她停止了吃药,可这对于她的身体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而为了就要出生的宝宝,张晓球放弃什么都愿意。也许,这就是母性。

1986年6月26日,这又是一个值得张晓球一生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女儿欣苑平安落地。虽然她出生时只有3斤多一点,虽然,在落地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被送进婴儿房,可孩子的确这样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作为母亲就很满足了。而对于晓球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满足,而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晓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冒险中透支着生命。

后来病情加重了,张晓球的病进入了尿毒症期。1989 年1月30日,她被转到当时的邗江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两次,每次5个小时。面对自己日益恶化的病情,晓球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女儿。有时候孩子会问:“妈妈,假如有一天,您离开我了,我该怎么过呀?”而每一次她都会说:“妈不会离开的,妈还等着你读大学呢。”

在她家中,我见到了她16岁的女儿欣苑,她这样问我:“叔叔,你说,我妈妈的病能治好吗?我每年都把我的压岁钱存了起来,我想有一天,给妈妈治病。”

看到我无措的表情,她接着说道:“其实,爸爸妈妈时常与我单独谈话,我真的不知道我们家的明天会是怎么样的(她沉默了许久)……爸爸曾单独和我谈过家庭的未来,也许我不会与将来的后妈生活在一起,但我不会反对我爸爸的选择。的确,这么多年,爸爸是最累的人。”

“你知道妈妈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吗?”

“是能看到我上大学。”说完,她便静静地注视着妈妈躺着的床沿,从她的目光中,我读出了那份对母亲生命的承诺。

我决定不再选择离开

在总院的时候,因为医院里没有多余的地方让病人家属住下,杨飞跃只好躺在医院院子的花台上睡觉,睡到半夜就被值班人员发现,赶出了医院。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飞跃就在路边的建筑工地上找了一间空房子。因为夜里太黑,加上太累、太困,他就这样一头倒下睡着了。第二天他来看晓球,吓了她一大跳,天啊,他全身上下都是被蚊子咬的疙瘩。他告诉晓球,早上起来的时候,他才发现昨晚睡的地方原来是人家工地上的垃圾房,当时晓球就哭了。

由于医院有规定,不让家属看望即将做手术的病人,而每次护士查房时,飞跃总是从这个房间躲到另一个房间,有时甚至是厕所。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晓球渐渐感觉到自己再也不能这样拖累家人了。

那天是中秋节,在她再三地劝说下,他们父女俩回家了,病房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她用笔在药单上写下了‘请不要救我,我真的不想拖累你们’的话后,便不顾一切地拔掉了身上所有针头。顿时,床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接着是地上……

当张晓球醒来时,听到欣苑怯怯地叫道:“妈妈,我不要你走。”那时,泪水从晓球的眼里涌了出来。是啊,女儿才刚刚上了小学一年级。她抓住女儿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并在心里默默说道:“是妈妈不好,为了你,妈妈一定要活下去。”

1997年6月初起,张晓球又开始闹起了心衰,吸氧频繁,经常夜里不能平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的左眼及左面部青肿,左股骨骨折,还有愈加严重的浑身骨痛,肌肉疼痛。加上93年的左耳失聪,96年的左眼失明,这一切都让张晓球度日如年,痛不欲生。

此时,她又想到了离开。因为,看着周围的人为自己奔波忙碌,她觉得很内疚,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

那天是12月22日,飞跃不在家,晓球把女儿支到姥姥家去,家中只剩下她一个人。为了“万无一失”,她在准备了一瓶安眠药后又准备了一瓶心得安。谁知,她刚把安眠药吃下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到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了。床边站着杨飞跃和女儿。女儿的眼泪还没有干,手里拿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祝妈妈圣诞快乐!”那一刻,晓球心想,为什么命运总是在这样的关头给了我又一次的徘徊和等待?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

在采访中,张晓球经常对我说她没有太高的奢望。在她看来,生命就是一篇小说,不在长,而在好。她只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少一点遗憾。“因为这样我可以在临死前对人说,我留念我的人生。”

是的,活着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张晓球来说,从97年以来,她已经5年没有看看身居的这个城市了。平平仄仄的命运,使她那飞翔的生命始终被挂在悬崖上。尽管她曾经选择过离开,但现在,她用自己的那份平静去面对所有的不幸,也许这,才是最不易的。

上一篇:练刀马旦出身的女孩 下一篇:夏季谨防被腹泻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