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服用皆学问

时间:2022-10-23 03:59:41

中药,煎煮服用皆学问

“找一个好中医不难,煎煮好中药不容易。”此话说得很有道理,说明煎煮中药大有学问。中药的煎煮和服用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煎煮和服用的方法不正确,喝下的中药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或疗效大打折扣。那么,到底该怎样煎服中药呢?

煎煮中药有讲究

药材冲洗。大多数中药材都有灰尘和杂物,在煎煮前宜先用水快速冲洗。如药材中有花、叶、果及肉类药材的,需要将其淘洗。

煎煮容器的选用。首选为砂锅、砂罐,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铅等金属容器。

煎煮前浸泡中药。药材清洗后,可将其浸泡20~30分钟,以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时间长些。夏天气温高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中药的用水量。煎煮药材时,加水量一般以淹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的药材,如何首乌、白芍等,加水量可多些;质地疏松的药材,如蒲公英、藿香等,加水量只需淹没药材即可。

煎煮的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可以同时入煎,但有时需要特殊处理。标有“先煎”的药材,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应先放入锅中煎约3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同煎。标有“后下”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得差不多时投入,只需煎沸几分钟即可。标有“包煎”的药材,需用纱布包裹后煎煮。

煎煮火力与时间。一般药物未沸前用大火煎煮,沸后用小火使药物保持微沸。如果是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等及芳香性药物如藿香、佩兰等,一般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10~15分钟。如果是骨角类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补益药人参、白术等,一般用文火久煎。

服用中药要谨慎

中药的不同服法,既是病情的需要,又对疗效起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谨慎地了解到底该如何服用。

首先,服用中药汤剂有温度的要求。中医将外感风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归入寒证,要热服药汁。在煎药时须用旺火,煎沸8分钟左右,趁热服下,达到驱赶风寒、健脾温中的目的。用寒凉药治热证,如肺炎、支气管炎、风热感冒等疾病出现的口干、舌红、便秘等,宜凉服或冷服。对于一般的汤剂,如滋补类中药,温服即可。

其次,服药的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历代临床服药的实践是,补药宜饭前服,驱虫药与泻下药宜在空腹时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宁神安眠的药宜在睡前服,其他一般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

再次,服中药有次数的要求。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每次服用的药量虽然不大,但要频服。一般的中药通常可分2~3次服;病缓者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病急者可每隔4小时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以利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药时,要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一般以得汗、得泻为度,不宜服用过频过久。

最后,内服丸剂、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加酒是为其升提宣通,用淡盐水送服是为了引药入肾。当然,有些中药的服法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要求,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

有些人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常因味苦难以下咽而加糖。对此,据中医专家介绍,有些中药不适宜加糖服用。加糖后的中药汤剂在减轻了苦味的同时,药效也降低了。因此,服用中药汤剂时是否可以加糖,要在服药前咨询中医师。

上一篇:职场新人,对“好表现”说不 下一篇:健康自测,预防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