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男孩告别“伪娘”

时间:2022-10-11 07:18:14

男孩要有男孩的气概,要充满阳刚之气,这是很多家庭教育中对男孩的基本要求。可是,现在的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网络上流行的词语“伪娘”就很能说明问题。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案例一:一位母亲这样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每次走过我家小区操场,我心里都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因为在那群争球奔跑、欢笑嬉闹的阳光少年中,永远看不到我儿子的身影。儿子总是在家静静地看书,或拨弄着手指想心事,要么就看爱情小说,还大滴大滴地掉泪。他难得出趟家门,就是出去也是去逛服装市场。反正女孩子热衷的东西,他都喜欢。转眼,儿子上初中了。眼见着其他孩子个头儿不停地往上蹿,可我儿子由于缺乏运动,长得很是单薄。在学校,和他来往最多的是女生,他跟男生几乎没交往。

案例二:王先生最近也很苦恼,因为他注意到十多岁的儿子喜欢穿女装,衣服稍有点儿不干净就要洗,比同龄的孩子更爱美。有一次,王先生看到儿子正在洗手间里神秘地对着镜子“化妆”,还往嘴上涂口红。“男孩要有男孩的样子,不能动妈妈的那些东西。”爸爸趁势教育了他。可是,没过几天,王先生发现,儿子又偷偷地涂妈妈的指甲油。

这两个孩子的“伪娘”特征非常明显。“伪娘”,顾名思义,指假女子。那么,本为男子汉的男孩为什么要变成“伪娘”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时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惯孩子,是当今父母的通病。一个男孩出生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来自全家人的宠爱与呵护,如同温室里的幼苗。男孩在“圈养”环境下成长,自然会缺乏社会担当的意识、自我生存的能力以及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另外,现在有太多的家庭里,母亲过于强势,父亲扮演“小羔羊”的角色,女方动辄对男方颐指气使的霸道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子性格的养成。

男孩缺少阳刚之气,不仅与家庭教育有关,与学校教育也脱不了干系。时下的学校教育,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标准,让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变成了一只只温顺的“猫”。尤其是,时下的学校里,孩子面对的几乎全部是女教师。潜移默化下,男孩难免会变得刚性不足、柔性有余。另外,由于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学校怕承担责任,都缺乏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挫折教育。

要改变男孩变“伪娘”的不正常现象,首要的就是不要溺爱男孩。另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小就要让孩子意识到“男女有别”,不要让孩子产生性别错位。孩子的性别教育与人格教育同样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根本没有性别意识,没有必要太早对他们进行性别教育。其实,宝宝的性别观念很早就形成了,在18个月的时候,他们就能分辨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到了两三岁时,就能很好地认同自己的性别观念;长到五六岁时,就会形成持久并且稳定的性别认同感。家长应该在日常的语言中让孩子对性别产生一种自然的认知,告诉孩子“你是男孩”、“女孩是这样的”诸如此类的区别,让孩子顺利完成性别认同。另外,父母不应在孩子性别上开玩笑,不能给他们穿不符合性别的衣服、玩不符合性别的玩具,以免影响他们进入正确的性角色。

二是要对男孩进行性别强化训练,培养男孩的意志品质。小的时候,男孩并不明确身为男孩应该怎样做。家长的性别强化教育,能让他知道自己应有的行为模式。男孩应该怎样走路、怎样说话、怎样穿衣服、怎样表达情绪,这些细节,在生活中家长要时常提醒孩子,让他能明确男性的行为模式。如果男孩的言行像女生,家长应该提出来,防止他将女性化的举动变成习惯。要想让男孩变得阳刚,就要让孩子练就强健的体魄,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勇敢、坚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意志品质。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杜绝一切消极的暗示。像“他就是很娇气,像女孩一样”、“他从小就是爱哭”一类的话是不应该对男孩说的。

只有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有意识地培养男孩子的性别意识,才能防止“伪娘”现象。

上一篇:留1/3的爱给自己 下一篇:豁达乐观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