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音乐的艺术特性

时间:2022-10-23 03:57:24

谈电影音乐的艺术特性

摘要 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已经成为电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由原来的形式转变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艺术规律和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电影音乐 艺术特性 音画统一

在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中,音乐、音响和语言构成了电影声音的三大要素,声音无法与画面剥离。其中音乐因其融入画面,成为一个重要的构成元素,自身的特性也已不再是原来含义上的那种一般的“音乐”,确切地说,电影音乐的性质与音乐自身这种艺术形式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自从有声电影取代了无声电影,一个潜在的观点也几乎顺理成章地被接受下来:电影是以画面为主的声画综合艺术。事实上,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从媒介材料上便分为两种媒介,无声片是视觉艺术,有声片是视听艺术。自从声音介入后,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蒙太奇结构和电影美学观。可今天,“视觉为主”论的帽子依然戴在有声电影的视听媒介上,仍然对创作实践起着决定作用,并导致对其性质的认识徘徊在电影音乐是一种实用音乐以及电影音乐是为画面服务的概念之间。尽管工艺不断革新,电影音乐的功能和形态日益复杂丰富,学术研究也在音乐样态、功能和性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对电影音乐性质的界定还是无法摆脱“视觉为主”论的潜在影响。“工具”音乐、“仆从”艺术等不恰当的称谓和比喻,一直伴随着电影音乐的发展,甚至在今天的电影音乐创作中仍继续左右着创作者的意识。

一、电影音乐的音画结合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中声音“清晰度”已经与画面“清晰度”相当,不论是从技术条件还是艺术实践方面,视听因素的结合都达到了更进一步的平衡。这一进步将电影中的视听关系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声音与画面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画面和声音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在相互渗透中实现了和谐统一:共同创造着银幕形象。纵观电影理论百余年在声音问题上的研究发展,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有关声音的理论意识已经由传统的“画面为主,声音为辅”的“从属”意识,转化为视听共存的“综合”意识。电影声音中的元素――电影音乐,同样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可以说,电影中的音乐不再像“纯音乐”那样是纯粹的时间艺术,它获得了一个空间,一个直接可闻可见的空间,因媒体决定的声画结合的本性,必然地将画面空间赋予音乐。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综合视听审美方式的角度来看,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因为观众是结合着镜头来听音乐的,音乐又强化或驱动着观众对影片的感受。电影音乐的听众是银幕前的观众,耳目并用,就此而言,便已显现了电影音乐与一般音乐欣赏的区别。音乐的进行与画面在同一时刻作为一个整体共存于同一时空中,观众的听觉在接收音乐信号时,视觉也在接收画面信号。乐音与画面分别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与听觉,通过不同的神经系统传输到大脑中枢,使大脑做出迅速的交流、联想和反馈,得到更为复杂的、与单纯欣赏音乐或观看画面不同的艺术感受,最终,画面与音乐共同塑造出一个综合的视听艺术形象。电影音乐不再是单纯的时间艺术,它包含了一般音乐缺少的视觉信息。事实上,观众最终获得的感受是经由大脑神经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之后的音画的混合体。

电影音乐已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单方面服务于画面,音乐元素与画面元素并重,音乐的作用与画面的作用不可偏废。画面需要音乐的配合,音乐也离不开视觉形象,音乐与画面的相互融合改变了欣赏者的感受方式,带来不同于传统音乐欣赏的审美经验。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再不是单纯的两者相加的问题,而成为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二、电影音乐的“电影化”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吸取了诸种艺术元素,并以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改造和融合它们,取消了各元素进入电影前的独立性,逐渐凝聚成一个新的有机综合体。音乐、戏剧、文学等艺术是电影统一结构拥有的众多组成元素,作为整体结构中的各元素,只有在结构中才具有意义,它们必须服从整体的辖制,同时被整体赋予新的结构特征。也可将这种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认定为一种“互动过程”,当各种传统艺术进入电影后,自身独立完整的形式结构、美学规律都在电影的强烈冲击下解体,重新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再生成各个携带着原艺术基因特征的电影元素的同时,也建构了电影艺术的美学原则。也就是说,无论电影在自己领域中接纳了什么,都会将其转化、连接、固定和塑造成电影要素,最终导致各种元素的“电影化”。

音乐也是如此,电影对音乐这种构成元素也拥有绝对支配权,在电影整体规律的冲击下,便不再遵循自身原有的规律和美学原则,音乐已被嵌入进电影的整体骨架之中。进入电影的音乐只是为电影音乐的产生提供了“生理条件”,同样,这种条件也只能是电影的建筑材料之一。因此,音乐进入电影,自身所发生的质变已经非常明显。它被电影拆解为零散的材料,同其他艺术元素共同建构着电影。同时在电影规律的支配下,不同元素相互渗透进入音乐,最终形成电影音乐的新质。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具有鲜明的电影特色,它既构成电影又被电影所构成。

既然电影音乐的性质是由其汲取的音乐及其他艺术共同决定,那么,包含了语义、影像、音响因素在内的电影音乐就不能脱离电影而存在,一旦将其抽离出电影,使它丧失了其他因素,即使仍然保持其音乐因素,也不再是电影音乐。因此,电影音乐无法独立存在,也不能像“纯音乐”那样以自身逻辑的完整与画面争夺观众,而必须作为影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画面的结合以及声音内部的平衡协调中实现其价值。当然,在“电影化”了的电影音乐中,音乐因素仍是起决定意义的因素。

这样的电影音乐不再像“纯音乐”那样,因内在逻辑的完整与一致取得自身独立性。正如多声部复调音乐一样,电影视听艺术的任何组成部分都不应具有独立于整个作品结构形式以外的形式,“电影化”的音乐在影片中必须也必然是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意识不到听到音乐的原因,这也恰恰说明了音乐与画面已经水融,给予观众一个完整的审美接受。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音乐仍然真实地存在,只是被观众“听进”情节中去了。这种在影片剧情中被听到的音乐,不再是孤立地听赏,它必须与情绪基调、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情节发展联系在一起。

音乐因在电影中的“电影化”不仅使其自身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结构形式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最终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造型、表现和结构要素,发挥着其他艺术不具备的功能。此时的电影音乐,不再是一种依附于音乐本身衍生出来的音乐艺术体裁,它已经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电影音乐是依托于影像时空环境,与电影画面、语言、音响相结合的,以音画统一、视听合一方式存在着的电影艺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和画面的统一性也正是电影音乐的艺术特性所在。

上一篇:浅谈数字技术的特点及在电影中运用的优势 下一篇:多媒体与英美电影视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