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10-23 03:45:18

谈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摘 要:数学是思维活动的主要载体,对于新时期的教学教育者来说,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促进高中生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尤为重要的。本课题旨在以研究探讨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素质培养问题,把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为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来抓,从多方面探求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要求,拓宽思维渠道,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学生素质;培养

当前,高中数学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注重素质培养,通过学生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及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高效优质地培养自己的素质。

1简要阐述对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理解

1.1数学思维的理解力。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都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实在内容,是思维培养的过程。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促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的数学创新的形象思维、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语言解决能力都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

1.2解答数学的基本能力。高中数学是一个全面知识的综合体,从被动的思维中解脱,形成数学观念、理解能力、知识层次等全方位的素质形成过程。譬如在对教材中许多公式、定理等的发现,采取“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通过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广阔性。

1.3知识运用层次。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的能力,很多高中数学知识中,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简单的数学解答,还有一些要采取逻辑思维的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知识层次,还有一些具体的宏观解答,譬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等,都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是对书本知识的升华和消化。

2剖析当前高中素质教育存在的困境

2.1教育体系的制度化不健全。当前,高中教学阶段主要以高考率为目标,盲目、机械地追求,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机制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譬如说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城乡学生享受的教学资源不相同,造成认知、理解、接受、抽象思维等多方面的差距,而且高考指挥棒的指向作用,更多地影响到学生自主思维的发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2.2硬件上的供给不足。素质教育需要更好的平台支撑,特别是高中数学,多媒体资源设备、互联网、局域网的网络环境需求相当缺乏,信息化资源和获取网络资源的条件在当前的许多高中数学中几乎没有运用,往往都是单纯的数学习题演练,对与学生素质教育尤其是数学思维的提升能力没有硬件上的有力支撑。譬如说在数学软件应用课程上,不能只重视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有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法与策略。

2.3思维主体的缺陷。在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第一的,教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者。当前许多高中生,学习上只是单纯地吸收,数学学习活动仅局限于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数学教学效率不高,尤其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表现的很机械、麻木,缺乏自我求知、自我解剖、自我运用的思维循环过程,造成主体上的严重缺陷。

3探讨高中数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式

3.1环境营造的浓厚氛围气息。兴趣是培养高中生素质的关键,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靠的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思考、训练氛围,从而更好地拓展思维。敢于让学生去探索和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探索并解决这些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性。例如,在讲解题目:求抛物线y2=x与圆(x-3)2+y2=1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按一般解法:在抛物线y2=x上取一点P(x,y),要使它到圆上的点距离最短,只要P到圆心O1(3,0)的距离最短,最后转变为求两点距离最小的常规办法。为培养学生联想,可继续探索,引导学生将圆看成一个可变化的气球,随着冲气会扩大而与抛物线相切,此时最近距离为零(找到切点为最近点),从图知两圆为同心圆,所以最小值转为两圆的半径差。通过对问题结构特征的观察、联想,将新的问题化归到已有知识体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变通性。因此,营造观察、随想、动笔操作、创新的意识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样的思维培养过程中,形成更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实现学生素质提升的内在需求。

3.2数学应用意识的提高。素质教学的最终需求,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掌握来实现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考、思维的双赢。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譬如,在一条笔直的大街上有几座房子,每座房子里有一个或更多的小孩,问:他们应在什么地方会面,走的路程之和才能尽可能地少?分析:如何表示房子的位置?构造数轴,用数轴表示笔直的大街,不妨设几座房子分别位于的位置,又设各座房子中分别有几个小孩,则问题就成械为求实数,使最小。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仔细地观察,精心地设计,可以把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通过现象除去非本质的因素,从中构造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回到已知的数学知识领域,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积极寻求思维突破口,并敢于应用。如这样一个题目:已知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当x>0时,f(x)=x2-2x-1,求f(x)的表达式。这是一个很常规的问题。在教学中,不应仅仅看重获得结果,更应定位在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对函数符号、函数概念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的理解。如:有的学生在求x0,则-x

3.3思维训练的广泛运用。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其中内容的抽象性是最本质的特征。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不同方式给予引导和培养。可以借用已有的知识背景,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语言表达的内涵,克服抽象符号学习与使用中的困难,提升对抽象的集合符号的理解能力,从而建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例如,集合{x∈R|3x+1=0}、{(x,y),x∈R,y∈R|y=3x+1}、{x∈R

|y=3x+1}和(x,y),x∈R,y∈Ry=3x+1x+y=1等,都是用集合符号表达的具体事物,对初学者是非常抽象的内容。学生们说:“其中的每个字母、每个符号我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其实也就是体现了对抽象符号的认识存在困难。通过不同的思维训练模式,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等多种形式,实现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3.4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通过采用设疑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的运用,不断增强教育效果。疑问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设置疑问,进而创设引出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譬如,在教学“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先用木板做两个平面模型,讲到“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相交于过这点的一条直线”时,边说边做演示,有意识地仅将一个平面模型的一个“边界”上一点和另一个平面模型接触,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这两个平面不是只有一个公共点吗?”乍看起来,似觉真实,课堂上顿时议论开了。但是当学生议论到“平面是无限延伸”的时候,随既向下一压,木板插入了事先做好的缝隙中,形象地说明了两个平面不可能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教学,同学们既印象深刻,又不感到抽象难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学习兴趣高。同时,还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将关键的、学生想象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还原模拟演示,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激发。例如,在“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做成一个动画课件,大屏幕上很直观地显示一个三棱柱被割成三个三棱锥,自由地分开合拢,各个被切出来的图形直观生动,学生很快发现三个锥体的体积相等,随即深入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李勇燕.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江苏教育研

究,2007,(08).

[2]彭泽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2003.

[3]宋兴举.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09,(13).

上一篇:高中生学习数学从培养“兴趣”入手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渗透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