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入学第一课——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时间:2022-09-28 11:24:32

高中入学第一课——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数学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每个学生高中阶段则应尽可能学习适合自己的数学。

高一数学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关键时期,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甚至不及格。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原因,寻找对策。

一、影响数学学习的原因

1.教材、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不大,要求较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反复讲练。但进入高中后,数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进度相应加快,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部分学生不适应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2.学法的原因

在初中,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差,满足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时的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

二、学好数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影响数学学习的原因,下面给高一新生几个学数学的建议:

1.适应教师

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后,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学生,让教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师的特点,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教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2.学习上自己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学习数学一定要以自己为主体,不能全靠教师的指导。在学习中,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

3.注重预习,加强自学

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做好了预习,上课时就有针对性,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预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4.仔细阅读,认真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仔细审题,细心推敲,有时需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5.计算认真,提高解题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只有计算能力提高了,才能把题做对,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6.解后反思,提高分析能力

解完题后,要想一想:是怎样找出解题途径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且怎样克服的?这样,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7.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

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8.与同学及教师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互相讨论,也可主动与教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师的点拨中,教师的思想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

9.要勤学善思,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彻明悟。

10.要勤归纳总结,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1.要常做笔记,提高理解能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12.要常写学习心得,提高探究能力

写数学学习心得,就是把所见、所思、所悟表达出来,能促使自己数学经验、数学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数学概念、知识结构、方法原理进行系统分类、概括、推广和延伸,从而使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从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总之,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篇:如何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下一篇:谈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