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的课堂有效导入

时间:2022-10-23 02:13:35

诗词教学的课堂有效导入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新课导入又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导入得好能很快地引导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浓教学氛围。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法,供广大同仁在诗词教学中参考。

扣题目,设问导入。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宜从题目中的“愁”字入手。这是首愁诗,古今中外的文人写过许多带有“愁”字的诗词,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如秦观的“寒鸦万点愁如海”;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它们借助一个个意象将愁有了形,有了质感,充满了情感。那么余光中的《乡愁》又是怎样的呢?它是借助哪些意象表达的?让我们一齐进入诗歌的境界。这样直接从题目入手,并适当进行扩展,之后抛下几个设问,以此导入,能顺利地进入新课。

借评价,品味导入。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我们可以借助苏轼的评价来导入。苏轼阅读、观摩王维的诗和画作之后,恰到好处地点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就把王维的诗和画作相得益彰的特点精妙地点评出来了。然后让学生找诗句,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学生会找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诗句。借助名人的评价导入,学生初学时就抓住了该诗最显著的特点。

依注释,助读导入。课文后面的题注有的不仅介绍诗人的生平简况,还会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作简要介绍,抓住这些介绍我们可以明确本诗(词)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等。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题注是这样的:“此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因遭排挤,解职离京。第二年,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与朋友作别。”由注释而内容,通过了解注释再学习诗的内容,从而把握诗作的背景及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即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名山大川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视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这样拾级而上,学生能顺利地读懂这首诗的思想内涵、表现手法、感彩等。

讲故事,激趣导入。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激起学生对作者的极大兴趣,由此导入。白居易是唐朝大诗人,他的诗名早有所闻。据说他十五六岁时就怀揣诗稿来到京城长安,渴望拜见大诗人、学者顾况。顾况名气太大了,来访和求见者常常门庭若市。顾况见今天来见的是个清瘦少年,带着疑问口吻问:“你是……”

“晚生姓白,名居易……”

顾况拈须笑道:“居易,居易,不过,长安米贵,‘居’下去不‘易’啊!”但当他吟哦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眼睛一亮,连连称赞“妙绝!妙绝!”改口说:“你写得这样的好诗,在长安居下去,也不难了。”作者这样的故事,自然听得大家兴趣盎然,羡慕起诗人的才情来。怀着崇敬、羡慕的心情学诗,会很快入境。

还有利用本诗词中的名句导入、传闻逸事导入、故事导入等许多有效导入法,都因具体的诗词而设。只要有针对性地善导,就会“导”有所获。

(淮阴市高邮武拧中学;223000)

上一篇:浅析《项脊轩志》的反衬艺术 下一篇:《女歌手》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