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几点体会

时间:2022-10-23 02:02:56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几点体会

摘要:VB程序设计是许多学校学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如何教好该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编程人员,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学的问题,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59-02

Some Experience to VB Programing Teaching Methods

XUE Xiao-ping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 China)

Abstract: VB Programing is the first programing course students need take in many schools. How to teach well the course, how to cultivate the programers who have the well-knit theory and the strong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rograming is bald and hard to learn. This paper will make some discussiong to these problems above o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methods, combing with the writer's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VB; programing; 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VB程序设计是许多学校学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笔者认为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2 问题教学法

VB程序设计多数教材编排都是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虑,一开始介绍诸如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往往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对程序设计没有任何认识的前提下,理解这些概念确实比较困难,同时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针对所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讲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中间可穿插启发式的提问。为激发学生学习VB的兴趣,第一节课是关键,在第一节课,不急于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而是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让学生了解VB的开发环境,理解比较抽象的基本概念。

首先提出问题,设计界面:一个标签和三个命令按钮。要求单击 “欢迎” 按钮,在标签上显示“欢迎大家学习VB”;单击“问候”按钮,在标签上显示“大家好”,单击“退出”按钮,结束程序运行。

在进入VB开发环境后,鉴于学生对Windows窗口的已有认识,让学生和我一起设计该窗体,从而认识VB的诸多窗口:设计窗口、属性窗口、工程窗口、工具箱窗口等。在此提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属性?”、“如何在属性窗口设计对象的属性?”等问题,并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了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会了VB程序建立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运行程序:按F5键,程序进入运行状态,学生看到的界面非常简单,当分别单击三个按钮时,没有任何反应。对此,继续提问“如何在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时有响应?”、“什么是对象的事件?”、“如何在代码窗口设计对象的属性?”等问题。

第三步编写代码;认识代码窗口后,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件编程?编写三个按钮的Click事件,同时解释对象的属性在代码中如何设置。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Caption = "欢迎学习VB"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Label1.Caption = "大家好"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End'在此解释什么是对象的方法?

End Sub

再次按F5键运行程序后,分别单击三个命令按钮,在标签中显示了结果,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大家议论纷纷。在此继续提出问题:“单击按钮后,要求标签中显示的文字颜色和背景的颜色改变”,即单击“欢迎”按钮,标签中显示红色字,兰色背景;单击“问候”按钮,标签中显示黑色字,绿色背景;并设置不同的字体和字号。

第四步修改程序:按照如上要求,继续修改代码,并解释颜色函数RGB()的用法,由于此函数易于理解掌握,提前给出了函数的概念。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Caption = "欢迎学习VB"

Label1.ForeColor = RGB(255, 0, 0)

Label1.BackColor = RGB(0, 0, 255)

Label1.FontName = "宋体"

Label1.FontSize = 18

End Sub

同样的方法修改“问候”按钮的代码。

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1)理解基本概念如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

(2)V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对象的属性设置有两种方法(属性窗口设置和代码中设置);

(4)什么是VB的事件编程?

以上程序虽然简单,但通过由浅入深提出问题、逐步展开方法,使学生加深了对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

3 案例教学法

对于VB程序设计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需要,采用功能较丰富多样的实例来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的运行效果,尤其在VB中可以配有丰富多彩的可视化界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通过分析案例的求解思路和实现方法,进而引出该案例的知识点,再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案例进一步讨论归纳,对案例的完善和扩展,最后达到快速掌握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仅解决了程序设计课程课时少、知识点多、实效性差、与实际相脱离等问题,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比如在讲到计时器和组合框时,由于计时器的Timer事件比较抽象,组合框的属性又多,学生不易掌握。通过有趣的随机抽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组合框的诸多属性和方法,掌握计时器的用法。

模拟随机抽奖案例,在下拉组合框中输入参加抽奖的号码,单击“开始”按钮后,组合框中将不停变换显示已输入的号码。单击“停止”按钮,将随机抽出中奖号码,并显示在信息框中。如下图所示。教师在演示完此案例后,适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不要当堂给出程序代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实现。下一次课先由部分学生讲解自己的程序是如何实现的,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如下代码。

程序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bo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If KeyAscii = 13 Then

Combo1.AddItem Combo1.Text

Combo1.SelStart = 0

Combo1.SelLength = Len(Combo1.Text)

Text1.Text = Combo1.ListCount

End If

If KeyAscii = 27 Then'按ESC键后,移去选项

If Combo1.ListIndex >= 0 Then

Combo1.RemoveItem Combo1.ListIndex

Text1.Text = Combo1.ListCount

Combo1.Text = Combo1.List(0)'在组合框显示第一项的值

End I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imer1.Enabled = Not (Timer1.Enabled)

If Timer1.Enabled Then

Command1.Caption = "停止(&T)"

Label2.Caption = "按“停止”按钮,可得中奖号码。"

Else

Command1.Caption = "开始(&S)"

Label2.Caption = "按“开始”键,可重新抽奖"

MsgBox "中奖的号码是:" & Combo1.Text, "恭喜你,中奖啦!"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Randomize

n = Combo1.ListCount

a = Int(Rnd * n) '产生0~n-1之间的随机数

Combo1.ListIndex = a '在组合框中随机显示已有号码,时间间隔为50ms

End Sub

在分析以上程序代码后,给学生提出问题:(1)“此例中计时器的作用是什么?”;(2)“组合框的属性和方法如何设置?”;(3)“如何修改程序,使程序具有作弊功能?”等,在此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以上案例,学生理解了计时器的作用,并对计时器的Timer事件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对组合框的用法有了更直接的体会,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VB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功能。

4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预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当讲授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后,可以就某个算法或综合性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与案例教学法不同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当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编程知识和技巧以后,布置一个综合型应用系统设计的任务,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对于综合系统的功能,可以做具体要求,比如规定必须使用哪些知识点,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准。也可以不做要求,由学生自己发挥。教师可以拿出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师范来展示,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学期的最后两周,由学生演示自己的程序,并讲解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点,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肯定。

实践证明,通过综合系统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具体表现在能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查阅课外书籍和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以及同学之间相互探讨等。当任务完成后,大多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人对软件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 结束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只要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可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尝试。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6.0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大威. 关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6).

[3] 刘瑞新.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谈软件过程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