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及超声评价

时间:2022-10-23 01:22:52

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及超声评价

摘要:目的:观察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及心脏超声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作为该类模型诊断参考因素的可能性。方法:①中华小型猪前降支放置Ameroid缩窄环造成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动态观察,参考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定动物表现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的时间点作为后续的观察时间窗。②分别在小型猪术前及术后4周,前腔静脉采血5ml,分析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包括150、38、10、5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压积测定值、聚集指数、聚集指数积分面积、变形指数、变形指数积分面积等。③分别在小型猪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采用动态图像观测与瞬时停祯结合的方法,检查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用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左室前壁厚度(二尖瓣、肌、心尖部3个水平),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二尖瓣E峰,A峰等指标,并计算出E/A,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收缩期室壁增厚率(T%)等值,以评价心肌整体与局部的收缩、舒张功能。结果:①动物在术后4周可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②动物在术后4周,不同切变率150、38、10s-1下,与正常组相比,全血黏度均显著增高(P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血液流变学;超声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702-04

证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阐释证候的生物学特征,将推动中医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建立新的证候诊断规范以及疗效评价体系。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是证候的生物学特征研究的必经之路。目前,动物模型的建立思路多是中医病因造模[1]、西医病理造模[2]、西医病理叠加中医病因造模[3]等,这种研究思路多缺乏对于模型动物证候的评价,仅仅是根据造模因素进行推测。

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涵盖了这一阶段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机体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机体反应状态。因此,笔者在建立中华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动物详细、全面的观察及检查,进而对于动物的证候进行再确定。在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的阶段,笔者对于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心脏超声对其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价。

1材料

1.1实验动物中华小型猪10只,体重(25±5)kg,雌雄不限,购自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动物饲养基地。

1.2实验仪器及材料Ameroid缩窄环 (Ameroid constrictor),Research Instrument SW,USA;便携式心电图机,福田 FX-7202;超声诊断仪,惠普 Agilent SONOS 5500;冠脉造影仪,Cardicav GE OEC 9800;血液黏度测试仪,LG-R-80系列,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细胞流变学测试仪,LG-B-190型,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

2方法

2.1中华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及证候评价动物麻醉、辅助呼吸,无菌条件下开胸,分离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第一对角支远端的前降支主干上放置Ameroid缩窄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4]。术后对动物进行全面的观察,采集包括舌象在内的详细四诊信息,并通过心电图、冠脉造影等辅助手段进行评价。根据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2中华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小型猪术前、术后4周,分别在颈部前腔静脉采血5mL,肝素抗凝(抗凝剂:100μL/5mL全血),6h内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2.3中华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的超声评价动物麻醉后,右侧卧位,分别于术前正常状态、术后4周进行超声评价。采用动态图像观测与瞬时停祯结合的方法,检查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获取胸骨旁左室长轴,二尖瓣、肌、心尖部3个水平的胸骨旁左室短轴及心尖两腔、四腔切面。采用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左室前壁厚度(二尖瓣、肌、心尖部3个水平),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二尖瓣E峰、A峰等指标,并计算出E/A,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收缩期室壁增厚率(T%)等值,以评价心肌整体与局部的收缩、舒张功能。EDV、ESV、EF值采用Simpson法测定、计算:SV=EDV-ESV;FS=(LVEDd-LVEDs)/ LVEDd×100%;

T%=(收缩期室壁厚度-舒张期室壁厚度)/舒张期室壁厚度×100%。

2.4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液流变学及超声结果采用t检验,P

3结果

3.1中华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的建立动物在术后4周,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缩窄85%以上甚至完全闭塞,且心电图胸前多导联均有异常q波及ST段改变,支持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同时,在术后4周,动物舌质紫黯,心电图显示多数动物出现心律失常(脉结代的替代指标),冠造显示冠脉狭窄或阻塞,根据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此时模型动物可诊断为血瘀证。可见,缩窄环放置后4周,动物表现为明显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因此,笔者取术后4周,对动物的其它微观变化进行观察。

3.2中华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动物在术后4周,不同切变率150、38、10s-1下,与正常组相比,全血黏度均显著增高(P

3.3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的超声评价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左室前壁肌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末及舒张末厚度均显著变薄(P

全血黏度150/s全血黏度38/s全血黏度10/s全血黏度5/s血浆黏度压积测定值聚集指数聚集指数积分面积变形指数变形指数积分面积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舒张末容积(EDV)。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室收缩末容积(ESV)显著增大(P

4讨论

模型动物的研究在中医药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成功建立中华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四诊信息的采集,在出现宏观体征改变的时间点,借助冠造、心电图等技术手段进行评价,参照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发现术后4周动物表现出舌质紫黯、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脉结代)、冠造显示血管阻塞,具备2条主要依据,1条实验室依据,可诊断为血瘀证。因此,采用术后4周作为观察窗,进一步观察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的其它微观指征的变化。

其中,血液流变学包括了对血液的流动性、黏滞性、变形性等多方面的研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一直被认为是辅助诊断血瘀证的实验室指标之一。但是,近年来对于血液流变学诊断血瘀证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存在较多争议。笔者的研究发现,模型动物在术后4周表现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主要体现为红细胞压积及全血黏度的变化。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P

超声心动图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心脏的结构及功能状况。本研究发现,在前降支放置Amroid缩窄环制备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血脉阻滞导致的血瘀证动物表现出缺血心肌的局部变化以及心脏整体舒缩功能的变化。在肌至心尖水平,左室前壁变薄,收缩能力低下,且舒张受限。左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低,以收缩为著,表现为左室舒张末容积及收缩末容积扩大,并且射血分数降低,低于50%。

中医强调“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滋润全身。血循行于脉中,内达脏腑,外至肌肉、皮肤、筋骨,不断地为全身各脏腑器官提供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脉道不通,心血瘀阻,则心肌供血不足,心失荣养,主血脉的功能减弱,以致血液循环流速减慢,血液呈现为浓、黏、凝、聚状态,表现为以红细胞压积增加和全血黏度增高为代表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循环流速减慢加重了心血瘀滞,使得心主血脉的功能进一步受限。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心肌缺血加重,乃至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舒张及收缩功能,表现为以收缩功能减低为主的心功能低下。同时,心血瘀阻则气血精微不能充分滋养心脏,使得心脏的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受累局部心肌变薄,病理解剖在病变中心出现明显的无正常生理功能的瘢痕组织。而这些无功能的瘢痕组织影响了心脏的协调运动,在心脏搏动时表现为运动减弱、消失或反向运动,从而影响了心脏整体的泵血功能。而心脏射血能力减低,使得外周血流速度减慢,表现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可见,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的异常、心脏舒缩能力的改变以及局部心肌的结构变化是互相影响的。而其本源在于心血瘀阻,心失荣养。

因此,同样作为血瘀证引起的外在表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以及心脏超声的改变均有可能作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诊断的参考因素。但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内在的确切的生物学基础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病证模型... 下一篇:丹参的传统提取工艺与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