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病证模型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时间:2022-09-27 11:27:58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病证模型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仪器分析法检测血常规,用LIANG-100型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①对血常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显著升高(P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血常规;血液流变性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706-04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治疗,神志清醒后遗留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的疾病。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是中医药的优势之一。现代药理研究强调“病证结合”,笔者根据中医对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采用多因素复合方法制作了大鼠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病理模型,以其行为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光镜、电镜观察等作为模型成立的基本指标,经反复验证,模型基本成立,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本实验是在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其对中风后遗症的活血化瘀作用。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清洁级Wistar大鼠,5~6个月龄,雌雄各半,体重(210±30)g,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粤检证字第2003A072,动物饲养环境合格证号为粤检证字第2003B029。实验前置动物于室内适应环境1周,室温18~20℃,相对湿度65%。1.2受试药物补阳还五汤中药材(均购自广东省药材公司,经有关专家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规定。)按原方比例(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4.5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地龙3g)配伍,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水煎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制成含生药2.5g/mL的药液备用,pH值7.0。

1.3主要仪器R-80A型自动冲洗血液黏度测试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LG-B190型红细胞变形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LG-PABER-I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大鼠电脉冲随机刺激仪(自制)。

1.4主要试剂肝素钠注射液(徐州万邦生化制药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级乙腈(美国默克公司),红细胞变形性试剂(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二磷酸腺苷标准品(ADP,美国Sigma公司,色谱纯)。

2实验方法

2.1中风后遗症动物模型制作参照Oawner法[1],大鼠麻醉后,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结扎,再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夹闭1h后松开;在右侧耳缘和眼睑连线上做一1.5cm切口,分离颞肌,暴露颅骨,将颅骨钻开一骨窗,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后24h,刺激组(SG)用大鼠随机电脉冲刺激仪刺激30天,根据大鼠的承受程度,刺激强度为50~80v,0.5~25Hz, 0.1~1.1ms。

2.2分组及给药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12.5g/kg)、中剂量组(25g/kg)、高剂量组(50g/kg),共5组。术后20天开始给药,连续15天,灌胃容量均为20mL/(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动物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2.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参考Zealonga[2]评分方法,各组大鼠均于术后20天和35天进行5分制评分。评分标准: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直对侧前爪;2分:向外侧转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1~4分表示模型成功。

2.4光镜检查大鼠给药15天后处死,取右侧脑组织经100g/L甲醛固定48h后,脱水、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

2.5电镜检查大鼠给药15天后处死,每组随机选取2份右侧脑组织,切成截面为1mm2的条状样品,置于25g/L预冷的戊二醛(于0.1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固定20~30min,取出修成1mm3大小组织块,继续固定0.5h以上,磷酸缓冲液漂洗,10g/L的锇酸后固定,丙酮逐级脱水,饱和醋酸铀块染,环氧树脂618#包埋,超薄切片机切片,枸橼酸铅片染色,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2.6血常规测定大鼠灌胃15天后取血,血常规由珠江医院检验科采用仪器分析法检测。

2.7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大鼠灌胃15天后腹主动脉取血,用血液黏度测试仪测定37℃时1、5、30、150s-14种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100s-1下的血浆黏度;用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用微量高速离心法测定红细胞压积。

2.8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测定大鼠灌胃15天后腹主动脉取血3mL,按照文献[3]方法,用38g/L柠檬酸钠溶液(0.1mol/L)按1∶9抗凝。以800r/min,离心3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吸取血浆300μL,加搅拌子一粒,ADP诱导剂(终浓度为3μmol/L)10μL,以3000r/min,离心10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吸取血浆300μL,测定5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2.9数据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3结果

3.1一般体征观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偏瘫症状明显,表现为左侧上肢内收,无力,攀爬鼠笼时向一侧倾斜,下肢外展,内收困难,走路跳跃时呈跛行状态;未见面瘫症状;提起鼠尾时大鼠不能正常蜷起身体,只能不停抖动身体。毛发相对黯淡无光、卷曲,精神萎靡,表情惊恐,消瘦,肢体无力,大便稀溏,摄食减少,饮水减少,手术伤口愈合迟缓。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组大鼠肢体偏瘫症状改善明显,饮食和饮水增加,体质量增加,行动相对敏捷,毛发较以前有光泽;高剂量组大鼠肢体偏瘫症状亦有好转,但精神略显不振且大便溏;模型组大鼠肢体偏瘫症状改善不明显,伤口愈合较慢。

3.2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如表1示,术后35天各给药组评分均显著低于20天评分(P

表1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s)

组别n20天35天t

3.3脑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可见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核固缩,仅见少量细胞形态正常,组织分布疏松;中剂量组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仅见少量细胞核固缩,组织分布均匀;高剂量组大部分神经元细核固缩,组织分布呈网状。

3.4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电镜下可见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膜肿胀破裂,核膜较完整,核仁消失,可见部分核糖体;中剂量组神经元细胞核膜基本完整,核仁尚在,胞质可见,线粒体及核糖体结构较完整;高剂量组神经元细胞核膜不完整,核仁形态不规则,部分溶解,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

3.5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如表2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显著升高(P

3.6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如表3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

3.7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如表4示,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

4讨论

白细胞是反映机体免疫及抗炎功能的主要标志,机体受到损伤,出现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升高,随着损伤修复,炎症消退,白细胞数目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反映机体是否贫血,当营养不足、体质虚弱或失血时,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则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小板主要反映体内凝血功能,血小板数目过多时,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设法改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小板数目,是防治血瘀的一个有效途径。

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血小板聚集指数等指标,反映了机体的血液运行状态。当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加等情况存在时,血液运行缓慢,呈高凝状态,在外,可以表现为舌质紫黯、毛色晦黯等中医学上的血瘀证候。

在病理状况下,由于局部压力减轻,管腔变窄,血流黏度的增加可导致灌注及供氧的明显障碍。在血流缓慢伴有血液黏度增高的情况下,血浆高分子物质可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桥接”作用使红细胞聚集[3],导致红细胞形成聚集物后,便丧失了单个红细胞所具有的流动性,因而进一步妨碍血液流动和氧的交换,形成恶性循环。临床研究证实,中风后遗症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异常,主要表现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升高及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指数升高,从而使血流速度降低,血流呈“浓、黏、凝、聚”状态[4]。

根据中医理论,气虚血瘀是中风后遗症主要的证型之一,气虚则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脉络瘀阻。瘀阻日久,必耗伤气血,使气虚、血瘀形成恶性循环。血液流变性、血常规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气虚血瘀的证候实质。补气活血能改善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益气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充血活“以起痿”;桃仁及其水或醇提物、川芎与川芎嗪以及赤芍具有明显的降低全血或(和)降低血浆黏度的作用;当归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红花及其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聚集作用;桃仁具有显著的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作用[5]。诸药合用,在活血化瘀方面可发挥协同作用。

本研究中笔者发现,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均高于正常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后,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考虑给药后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模型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组,主要是大鼠不断受到刺激,摄食减少,气虚血瘀,能量代谢障碍,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目降低;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和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主要是由于补阳还五汤及方中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改善气虚血瘀,纠正能量代谢障碍,因此大鼠贫血症状得到改善。模型组血小板数目显著高于正常组,表明模型组处于明显血瘀状态,给药后,各剂量组血小板数目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表明补阳还五汤及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通过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小板数目。血液流变性方面,补阳还无汤可明显改善该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并改善其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表明该方可改善气血灌注,增加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其机理与该方能使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等有关,也反映了该方补气活血作用的部分药理机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药清除自由基的ESR分析研究概况 下一篇: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