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哲学看吴冠中及其绘画

时间:2022-10-23 12:39:59

从武术哲学看吴冠中及其绘画

摘 要:古今艺术,大师众多,而风格不一;门派林立,而标准各异。或相互借鉴,或相互标榜,更有甚者相互排斥,攻击。手段也异彩纷呈,或写实,或写意,或具象,或抽象。似与不似,不似之似……后人难免生有约定俗成之法,个人偏好之见。

关键词:观念;截拳道;绘画;表现;吴冠中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38-01

一、不择手段,即是择一切手段

截拳道与一般传统武术不同的就是没有独特的规律,分类的技术,而且也没有严格的哲理。截拳道对武术的看法是站在各种有利的角度上的,因为截拳道充分利用了多种的路子和方法(功能至上主义),所以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的,换一句话说:截拳道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包罗。电影《太行山上》有句经典台词“能打胜仗的战术就是好战术”。我联想到了绘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派别或个人的绘画都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后发现既是吴冠中很早就说过的“为求效果,不择手段,即是择一切手段”,吴冠中绘画作品无论油画,彩墨还是速写表现方法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笔墨程式。他学贯中西,兼画油彩与水墨“水陆兼程”。各种绘画艺术虽外在面目相异但都是相通相融,相辅相成的。无论是近乎抽象的大写意,还是超写实的技法,色彩还是水墨,重要的是最后的效果,对美的表现力。

二、摆脱观念束缚,无法而法

拳术的形式,只是整体里面的一部分而已。任何一种形式都需要修正,分析,否定,废弃,并且还要下许多自省的功夫,免掉个人偏爱的招数,除去作茧自缚的约束,战斗方式永远是新鲜的,生动的,而且不断改进的。在人们的印象中,国画最讲究的是笔墨,吴冠中就大胆地认为“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服从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截拳道没有准备好的课程,而且也无此必要。学习绝对不是模仿,也不是原有固定知识的累积,学习是一种过程,永不终止的发掘!在截拳道里,我们只是去发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不是把人家现成的东西拿过来。临摹作为初期的便于上手的学习方式是必要的,但所画成的绘画或写成的书法应该谈不上是作品,因为那是模仿,是完全被动抄袭的。吴冠中早期学国画时也曾大量临摹过古代绘画,但他却极力推崇写生,以培养对自然的自我感受与观察能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此引发出丰富多样的表现方法。李小龙在截拳道中也一直主张老子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吴冠中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创造与之适应的新法。他认为正因为每次的感受不同,表现的方法便不同,‘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三、论抽象和表现

李小龙所处的时代国内武术门派之间多有门户之见,总视其自己门派拥有唯一真理而对其他门派多有排斥,局限于已有的,窄小的认识范围。李小龙突破固有的范畴,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以求更有利的表现自我。都说书法是抽象艺术,可当人们在看一幅书法作品时是欣赏其整体的气韵,奇妙的空间结构?还是先去认识清楚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同理欣赏抽象艺术应超越具体物象的束缚,它像音乐一样更注重整体的效果,内在的意境,能使观众在不被局部牵绊的情况下更深入的融入和感受。本质上已不再拘泥于物象之逼真,而是着眼于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提炼,概括,调动人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吸引人的目光并引发出人的联想,这与古人所言“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有相通之处。现代抽象画是由写实的绘画发展演变而来,而更突显出自我。这种强调主观的自由表现的观念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就有的。“抽象不是无形象,而是高度提炼过的形象。抽象很写实,是内在的写实,不是一般的对事物表面的写实,所以说比写实的更写实。这种内涵近中国的诗词。诗词中每个字小孩子可能都认识,但并不一定理解意思。抽象画中的红红绿绿,颜色也都能看到,但不一定看的懂。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四、浅析中西结合的必然

李小龙截拳道是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泰拳等技击技术之所长,并且融合了自己对这些拳术的理解,使其变得更加灵活多变而实际耐用。每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进入衰竭期,进行“杂交”,才能有出路,才能与时俱进。现在已经进入全球化时期,各种融合早已经开始,这是无法避免与抗拒的。吴冠中从早期的油画民族化走入国画的现代化,通过其实践经验认为古代东方与现代西方并不遥远。中国古代,西方现代都反对模仿物象而有调和中西的可能性。国人谈滥了‘直抒胸臆’却无法容忍‘自我表现’这个同义词。习惯于言必称“笔墨”的人却受不了谈“形式”和“抽象”。吴冠中将现代西方油画与古代中国画比作哑巴夫妻,虽言语有隔却深深相爱。吴冠中认为中西绘画在高处必当相见恨晚,确乎如此。

上一篇:反思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金瓶梅》中的家庭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