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3 12:05:09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与性别和循环量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单采献血者1751名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 观察献血者的性别及循环血量和枸橼酸盐反应的关系。结果 1751名献血者中, 出现枸橼酸盐反应 91 例, 其中女性枸橼酸盐反应最多为11%, 中度反应发生率较高;男性枸橼酸盐反应为2% (P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

随着输血医学事业的发展, 临床对单采血小板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单采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为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减少献血反应, 增加献血回头率, 让更多的献血者加入到单采献血中来, 保证临床用血需求, 作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单采献血枸橼酸盐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单采献血者1751名, 其中男性1074名, 女性677名, 年龄18~55周岁。均符合(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外, 血小板计数>150×109/L, 红细胞比容>38%, 献血前36 h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1. 2 仪器与试剂 MCS+血细胞分离机及专用一次性密闭管路(美国血液技术公司), 全自动血球计数仪(KX-21N日本), ACD-A抗凝剂(山东威高集团)。

1. 3 方法 选择LDP规程卡的血小板+血浆的采集程序, 耗材规格为995E或995E2,采血速度80~90 ml/mim, 回输速度60~90 ml/min,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为1:10, 预设血小板采集量为2.6×1011。枸橼酸盐反应根据症状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口唇或四肢末梢麻木;中度:除轻度的症状外还有肢体麻木、恶心、呕吐、胸闷、头晕、手足抽搐、肌肉震颤;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烦躁不安, 心率不齐, 血压下降, 心室颤动等。

2 结果

1751名献血者中, 出现枸橼酸盐反应 91 例, 其中女性枸橼酸盐反应最多为11%, 中度反应发生率较高;男性枸橼酸盐为2%, 多为轻度反应, 重度反应均未发生, 循环量越多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比例越高。性别、循环量与枸橼酸盐反应关系见表1、 2。

3 讨论

枸橼酸盐反应是单采献血的一种常见反应, 单采血小板时使用的ACD-A抗凝剂中的枸橼酸根与离体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使血中钙离子减少而起到抗凝作用, 血液回输体内时, 枸橼酸盐不断进入献血者体内, 与体内的钙离子结合, 使血清钙离子的浓度降低而出现不良反应, 此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血钙降低所致[1], 同时与回输速度进入献血者体内的抗凝剂总量、个体的敏感性耐受性相关[2]。

本组单采献血反应女性高于男性, 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血容量比男性低, 血比积较男性低, 体外循环血量较多, 抗凝剂使用量较多, 造成女性血钙下降幅度大。同时女性的心理素质较差, 易受到不良的心理暗示。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缓和其紧张情绪。如有条件尽量安排和多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一同捐献, 利于献血者之间的交流, 减轻恐惧情绪, 激发捐献热情, 便于成为固定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献血前应详细询问献血者病史, 了解其是否有“晕血”等反应, 发现发生献血反应的高发对象, 了解其休息情况等, 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单采前防止空腹献血者献血, 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口服钙片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时注意降低回输速度至60 ml/min, 减慢枸橼酸盐进入体内的速度, 减轻不良反应。

本组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多在6个循环的献血者, 在此期间采血人员应注意观察单采过程及之后献血者的脸色、神情、状态、行为等是否异常, 询问有无不适。在3个循环时对高发枸橼酸盐反应的献血者及时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提高献血者的钙离子水平, 减少不良反应。一旦出现枸橼酸盐反应, 减慢回输速度, 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即可缓解, 如不能缓解停止采集, 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加50%葡萄糖注射静脉缓慢推注。

在单采献血时,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减轻献血反应的发生, 不但可使血液的质量提高, 还利于无偿单采献血的推广, 激发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热情, 便于成为捐献血小板的固定献血者, 不断壮大无偿单采的献血队伍, 满足临床对单采血小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天楹.临床输血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68-269.

[2] 洪金兴,徐月河,张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分析及预防.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6,8(1):49-50.

上一篇:浅析外科ICU护士心理问题的产生及应对方法 下一篇:浅谈高校招生体检中的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