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采血后局部淤血原因分析及预防

时间:2022-09-10 08:23:45

献血者采血后局部淤血原因分析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5-0588-02

【摘要】目的:分析献血者采血后出现局部淤血原因及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3月份街头无偿献血者,按操作规程采集血液,对出现局部淤血情况做出分析。结论: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对献血者本人及血站开展无偿献血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献血者;局部淤血;预防

献血者在献血后,常因各种原因出现采血侧手臂局部淤血的现象,这往往会加重献血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分析了常见的静脉采血后局部淤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本市街头无偿献血者6523名(1~3月份),年龄18~55周岁,其中初次献血3475名,二次或以上献血3048名。

1.2 方法:用CPDA-1采血袋,按操作规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采血针16G。

1.3 统计:采用χ2检验。

2 原因分析

2.1 献血者在献血后按压不当、袖口太紧尤其是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是导致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

2.2 采血者的专业技能欠佳未能一针见血:采血针尖进入皮肤后,在皮下反复穿刺,损伤皮下毛细血管造成局部皮下渗血,或静脉穿刺时进针太深,刺穿静脉后壁引起皮下血肿。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方法不正确:部分采血者在快速拔出针头前即用力按压血管,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产生切力,导致静脉管壁的切割性损伤,使伤口扩大不易止血。

2.3 献血者缺乏相应知识:按压针眼方法不正确:许多献血者在拔针后仅以拇指按压皮肤表面的针眼或以屈肘方式止血。静脉穿刺时,采血针头一般是在进入皮肤后沿着血管进行一段再进入血管,因此静脉穿刺会形成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另一个是穿过血管壁的针眼,两个“针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如果仅以拇指按压就容易因压迫面积小而未能覆盖到血管壁的针眼,血液从血管壁的针眼渗入皮下形成淤血;而屈肘会使手背静脉网血液回心阻力增加,血液回流受阻而从血管壁的针眼处溢出形成淤血。因按压方法不正确而造成的淤血面积往往较大,容易引起献血者的恐慌和不满。按压针眼时间太短:按压针眼的时间与皮下淤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正常人在室温条件下出血时间为3~9min(TBT法),凝血时间为4~12min(试管法波动在15%左右),因血液采集专用血袋的针头较粗(16号),所以拔针后至少需压迫针眼10min。有些献血者麻痹大意,仅按压2~3min,或因好奇心理,不时掀开覆盖于针眼上的棉球观看,由于针眼难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愈合,所以容易造成局部出血和皮下渗血。

2.4 献血者有可疑出、凝血性疾病:部分献血者有潜在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其出、凝血时间较正常人显著延长,不易止血,且针眼处愈合不紧密,易造成局部淤血。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采血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采血者应始终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次采血操作。采血者应善于在工作中分析献血者血管的个体差异,总结不同血管的穿刺技巧。如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进针角度宜小些,以20°~30°角从血管下面或旁侧进针;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应以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侧旁快速进皮刺入血管;肥胖者的血管弹性好,深而不滑,但不易触摸,此时要有耐心,认真寻找,摸清血管走向,进针角度宜大些,可以45°角进针。切忌用力过猛或在皮下反复穿刺。采血者应掌握正确的拔针方法,拔针前首先要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解除其对疼痛的思想顾虑,以免献血者因过度紧张而造成血管痉挛。拔针时,先用无菌棉球覆盖在穿刺点上,不施加压力,在顺着进针方向迅速拔出针头后,立即稍加压力按压,此时针尖不宜抬高或压低,否则都会划伤血管壁使伤口扩大。

3.2 指导献血者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并保证足够的按压时间:拔针后献血者应伸直采血侧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以对侧手中指按压在皮肤“针眼”上,食指和无名指与中指并拢,以3个手指横压针眼,这种按压方法的压迫面积较大,能有效避免血液从血管壁的针眼渗出;叮嘱献血者按要求按压5~10min,切不可捻动棉球,否则会将血管上刚粘合住的针眼揉开。

3.3 做好献血者献血前咨询工作:体检医生应对每位献血者进行详细的献血前体检和病史询问,提高询问技巧,尽可能避免出、凝血性疾病者献血。若遇此类情况,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至30~60min,加大按压力量直到止血,并建议献血者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

4 出现局部淤血后的护理

局部淤血,尤其是较大面积的淤血会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这常常导致献血者的抱怨,而血站则可能由此失去这些献血者,影响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后,应做好献血者的思想工作,明确解释淤血的发生原因和日后转化,解除献血者的心理负担,建议其24h后采取热毛巾热敷等方法积极治疗,努力消除这种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和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不仅是对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而且对保留和动员献血者再次献血,促使固定献血者的不断加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有序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 2009-04-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下一篇: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50例的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