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审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3 12:02:29

浅谈作文审题能力的培养

上次月考听到同事既生气又惋惜地说,我班有好几位学生书写认真,卷面干净,并且句子流畅,内容感人,可就偏偏跑题了,故而只能获得最低分。是呀!此类现象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出现,即便是老师再三强调。对此我想了很多很多,最终落脚点还应归结于审题。因为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审题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所谓审题,就是要正确分析理解题目的含义,根据题目明确作文的要求(主题,选材范围,题材以及人称等)。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审题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认真地揣摩、认真地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分 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写作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二、捕捉题眼法

审准题眼,这是作文审题中的重点,也是初中生审题的一个最大难点。要帮助学生审准题眼,首先要明白什么叫“题眼”,然后教给学生审准题眼的方法。

所谓“题眼”,顾名思义就是“题目的眼睛”。人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最能传情达意。同样的道理,题目的眼睛就是文章主题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就能发现文章的主题所在地。如《妈妈有一双闲不住的手》的题眼是“闲不住”。因为爱劳动才是“闲不住”,所以,文章主题就是歌颂妈妈勤劳。

要审准题眼,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采取判断分析法。

所谓“判断”,就是判断题目是怎样构成的。当我们判断了题目是由一个陈述句或短语构成时,就可以断定,该题目有“题眼”。所谓“分析”,就是分析题目的语法成分。题目中的修饰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果一个题目中有两个修饰语,那么离中心词最近的一个修饰语往往就是“题眼”。例如《我有一个快乐的家》,是一个陈述句构成的题目。主干是“我有家”,中心词是“家”,而离“家”最近的一个修饰语是“快乐”,所以“快乐”就是“题眼”。又如《一颗诚挚的心》,这是由一个短语组成的题目。中心词是“心”,离中心词最近的一个修饰语是“诚挚”,所以“诚挚”就是本文的“题眼”。当我们判断了题目是短语构成时,就可以根据题眼在题目中的常见位置来确定题眼。如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修饰限制语就是题眼。如《一个难忘的故事》,“难忘”就是本文的题眼;再如《妈妈有一双闲不住的手》,“闲不住”就是本文的题眼。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一般来说,宾语是题眼。如《送你一支歌》,“歌”就是本文的题眼,再如《我懂得了这个道理》,“道理”就是本文的题眼。并列短语的题目中,并列的几个短语都是题眼,如《父亲和我》,“父亲”和“我”都是本文的题眼。在省略性题目中,被省略的部分往往是题眼。如《他给了我……》,被省略了的“力量、信心、勇气、启示、时间”等等,都是本文的题眼。

三、类比审题法

就是与同类或近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把握题意,划分写作范围。如我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难得的一个镜头》,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突出难得,都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叙事。还有一部分学生把“难得”的一个镜头甚至写成了“难忘”的一个镜头。很明显,“难得”的一个镜头与“难忘”的一个镜头是有区别的。“难得”强调的是这个镜头有价值,新鲜、奇特、罕见,很难捕捉,时间上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也可能是昨天、今天、刚才的事。而“难忘”强调的则是镜头在头脑里保留的时间长,也许有价值,也许无价值。再如写《我的同桌》时就可以让学生与《我和我的同桌》进行比较,《我的同桌》的含义是说我的同桌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和我的同桌》的含义是说我和我的同桌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能让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比较,相信学生们的审题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

四、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所以对于这类文题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仔细寻找其字面意义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展开广阔的联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赋予它一定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五、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导致学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六、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七、从题目中应审出详略内容的安排

题目中往往有一些表明人称、时间、地点、数量等的限制性字眼,该详写什么,不该详写什么,一定要搞清楚。如果选材不能为中心服务,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只能是大杂烩。所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围绕中心筛选好材料,最后列出作文提纲,确定重点,详略、顺序。如《记一件难忘的事》,材料是事,数量是一件,特点是印象深、难忘,不能写成记人为主,也不能写两件事。因这些在题目中都作了规定。再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的一个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注意依据写的内容与表达思想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便写出优秀的作品。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颜村铺二中)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一点体会 下一篇:中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