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保护民族民俗文物

时间:2022-10-23 11:01:21

博物馆如何保护民族民俗文物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民间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大多通过口头、风俗或者行为的方式来创造、传播文化现象。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行为规范认知方式、道德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本文从历史、现实等因素来论述博物馆如何对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

关键词:民族;民俗文物;保护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遗存、遗物,即民族文物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尤其是民族地区,更是民族文物的汇聚之地,这些民族文物都是说明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实物资料,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比如认识上的原因,历史上民族歧视、民族压迫造成的不少少数民族不敢承认自己的民族成分,认为少数民族比汉族矮人一等,以及人们在重古轻今的支配下,认为文物越是古老的越重要,越是近现代的越无用越是少数民族的越不值得收藏,甚至还有人认为少数民族没有历史,没有文物等,即使在古代文物中有一部分本属民族名俗文物的东西,不少也只知道它们是文物或历史文物,不知道它们同时还是民族民俗文物,有的人自己所从事的是民族民俗文物工作,都对自己的工作意义知之甚少,不了解民族民俗文物工作的意义所在,因此,当前对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民俗文物呢?

一 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民族民俗文物的意识

要提高民族民俗文物在博物馆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加强民族民俗文物的宣传工作,通过对民族民俗文物,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使博物馆自身对民族民俗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民族民俗文物是其理应从事的本职工之一,非搞不可,而且还要引起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对这一工作产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让他们认识到民族民俗文物对研究我们历史上的民族民俗文物及现实中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博物馆的活动等方面所具有特殊作用,进而从多方面帮助和支持这一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抢救好民族民俗文物,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价值,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2003年国家文物局了《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和《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鉴定标准(试行)》,将“反映中国近现代各民族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等方面的文物”纳入征集范围。此外,有典型意义的民族民俗文物也可以确定为一级文物,其征集范围包括年画、剪纸、风筝、皮影、雕刻、漆器、壁画、蜡染、服饰、头饰、刺绣、地毯等。这从根本上肯定了民族民俗文物的价值与地位,有利于通过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更加全面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 将民俗充分运用到陈列展览中

在陈列展览中,能将这些民族民俗文物自身的民俗性充分考虑进去,从展厅内陈列的每一个细节,从内容设计到形式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能用民俗的眼光,从民俗的视角出发,处处将民俗的因素考虑进去,复原出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再现当时历史的全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必给陈列添色增辉,使展览更加生动,现象和赋有活力。比如在展览中将部分展品进行复原,让观众亲自参与,模拟当时的生产、生活,并配以相关的音乐曲调,观众好象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生活,真正使参观者得到教育,娱乐和休闲,从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民族民俗文物,提高广大群众对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意识。这类陈列展览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博物馆里已有尝试的先例。如,北京故宫、云南、贵州等地的一些博物馆极其陈列展览,都是将博物馆与传统民族民俗和现代民俗气息有机结合起来而产生了交好的展览效果。如,法国乔治?莲皮杜文化中心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在其中展出的一幅艺术作品旁边,用西红柿汁和洗衣粉的盒子及煤炉子的烟囱钉在画面上,而吸引着众多观众,从而使这个中心在开业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就迎来了600多万观众。

三 提高民族民俗文物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要搞好博物馆的民族民俗文物工作,需要一批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都过硬的人才队伍,民族民俗文物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学问很多,包括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就目前博物馆的现状而言,真正懂得民族民俗文物的人并不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包括在职进修或短时间参加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举办的业务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教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 根据地方特色、多建立一些民族民俗博物馆

民俗文物所具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特别引人注目。民俗文物的一大特点是,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传承;既体现物质文化又体现非物质文化。因此,民俗博物馆,既是展示传统文化的场所,又是展示现代文明的场所;既是展示物质文化的场所,又是展示非物质文化的场所,这是传统博物馆所不可比拟的。用活民族文物,办活民俗博物馆,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比如,我馆展出的《科尔沁历史珍宝》、《科尔沁历史长卷》、《蒙古族文物精品》、《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墓文物展》等基本陈列展览,我馆馆藏文物6300余件(组),以历代北方少数民族文物为主、历代中原文物为辅助。珍品有夏商时期的双鹿纹玉雕、魏晋时期的金瑞兽牌饰、辽代三彩摩蝎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清代固龙雍穆长公主墓庙宇形银质骨灰盒等。其中民俗文物有:游牧时期的男女服饰、居住的蒙古包、游牧时期的饮水井、饮食等

由于具有很高的文化观赏价值,其经济效益自然不错。大大地开发了民俗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国外,许多国家重视民族民俗文物的宣传和保护,比如,到韩国去旅游,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许不是文物古迹,而是形形的民俗文化展览。在首都首尔,你会看到众多的民俗博物馆。国立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韩国的衣、食、住、行,农业、手工业、娱乐、婚丧、祭祀等各种民俗场景和实物。

总之,我们在加强对民俗文物保护和抢救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民俗文化和民俗文物的研究和展示力度,扩大宣传,增进民俗文化和民俗文物的学术交流。让我们的民俗文化重新绽放异彩。

上一篇:工业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问题探讨 下一篇:油库计量影响因素与误差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