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显化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

时间:2022-10-23 10:58:53

运用思维导图显化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

一、小学自然课程简述

小学自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承担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课程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逐步养成科学思维方式与能力,最终养成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生科学思维现状及分析

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起到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但是学生在目前的科学课堂内,主动思考的学生很少,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逻辑思考的学生就更少了。

经分析,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7至12岁的孩子基本上还在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缓慢发展的阶段,需要媒介支持其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如果凭借单一教学方式,不通过思维媒介,学生便缺少支持,逻辑思维进行困难。其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思维教师难以捕捉,教师无法当场判断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往往从课后的反思中去搜寻。然而,学生思维极其隐性化,通过课后反思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因此,如果能通过一种方式,既能给予学生思维媒介,又能帮助老师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进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的简述与应用

“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创造的如瑞士军刀般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则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思维导图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以呈现。

例如让五年级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时,可以事先设计简单的图表(如图1),显示实验步骤与要点,学生再加以补充、贴图,并且告知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添加图表。学生依据图表,不但有了思维的媒介与基础,科学思维变得方便,教师也能够通过这张导图捕捉学生的思维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通过捕捉和表达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外部的呈现,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显性化。本质上来说,它能够重复和模仿学生的思维过程。反之,通过呈现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于自身思维过程的知觉度,反作用于大脑后,让大脑更加强大有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后的成果

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在课堂中的运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不再需要凭空想象教师的问题与方式,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帮助,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在具体运算阶段获得辅助式的阶梯,向形式运算阶段不断发展。同时,教师也通过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的思维,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更好的平台。

五、总结

小学自然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很大的重要性。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课堂的收获有着影响。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还是难以实现。因此,可以使用教学辅助的手段,运用思维导图作为抽象思维的媒介,以显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学生思维的同时帮助教师捕捉学生的思维,改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上海】

上一篇:试论如何加强危化品管理 下一篇:心理学原理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