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3 10:29:24

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摘要】心理护理是输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输液患者的临床心理表现主要为恐惧心理、怀疑和焦虑心理、孤独无助心理及其他心理等。针对患者的心理表现,在输液过程中采取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给以技术娴熟热情周到的服务,及对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等方法,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进行治疗,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输液;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心理护理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应用于输液的整个过程中。这就要求门诊护士在输液时对患者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心理安慰,使患者在输液时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从而达到输液治疗的良好效果。本人通过在门诊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心理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患者的心理临床表现

1.1恐惧心理:

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3到7岁的独生子女,他们受家庭的影响,唯我独尊,娇蛮任性,不愿接受静脉穿刺,甚至大哭大闹,拒绝治疗[1] 。

1.2怀疑和焦虑心理:

几乎所有门诊患者都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得到治疗;企盼得到自己熟悉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诊断治疗;希望医生在接诊时耐心倾听他的主诉,仔细认真地检查。有些患者通过书本、电视 、网络等渠道自我诊断,过高、过重地估计自己的病情。当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就会产生怀疑心理和焦虑心理。

1.3孤独无助心理:

部分患者因怕麻烦别人,一般都是一个人前来输液 ,通常这样的患者就会有种孤独无助感[2] 。

1.4其他心理:

有些诊断不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反常心理,这时患者可表现为 :无能为力 、绝望 、敌意和愤怒等。

2心理护理体会

2.1创造舒适的输液环境

输液室内要干净、整齐、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暖舒适,并配备趣味性强,内容健康的书刊、报纸、杂志、电视、VCD供患者观看,使患者能够消磨时间,转移对输液的注意力,消除长时间输液的疲劳感。

2.2服务周到,技术娴熟

输液护士应态度热情、耐心、和蔼,使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用语介绍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提高病人在输液治疗时的信心,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同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消除病人的顾虑,为输液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护士在操作时必须沉着熟练,认真选择血管,进针要准确、轻盈、快速,尽量做到一次成功,从而减少因穿刺疼痛造成患者对输液的恐惧心理。

2.3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

对于儿童,根据年龄从小到大,分别采用注意力转移法 、鼓励诱导法和说服教育法。5岁以下儿童应用注意力转移法效果较好,静脉注射前护理人员患儿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 ,抓住儿童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与患儿沟通;穿刺成功后,要立即用周围事物吸引患儿注意力 ,防止患儿哭闹使静脉穿刺针偏移、脱落影响治疗;鼓励诱导法适用于学龄儿童,用“勇敢”、“坚强”、“漂亮”等词汇,树立患儿自信心;说服教育法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用“输液可以消除病痛”的概念教育患儿配合治疗。

对于老年人,因其身体衰弱、储备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对医疗护理的依赖明显增加。作为门诊护士,首先要做好接诊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老人的信赖与合作;其次,在为老年患者治疗时,要重视其患病后出现的不同心理反应,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第三,要尊重老人,做好亲属和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第四,要帮助老人消除反差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五,对老人要多一份关爱、体贴,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3] 。

3讨论

运用现代医学模式加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进行治疗,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从患者的赞扬声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更增加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实践证明: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仅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伟瑛,韩丽芳.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346-347.

[2]郭兰英,张翠华,蔡玉芳.心理护理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24(4):478.

[3]邱碧霞,奉新英.辩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4):64―65.

上一篇:五苓散的临床治疗经验举隅 下一篇:浅谈院前急救中医疗纠纷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