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中的“听”

时间:2022-10-23 09:51:47

表演中的“听”

摘 要:美国著名剧作家大卫・马梅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表演就是听的艺术”,这是他和演员一起工作时,为了强调经常被人忽略的“听”而提出的一种说法。在表演创作中,演员们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说台词”和“做动作”――通过语言、肢体表达情感和心理想法,却忽略了“倾听”。

关键词:听 停顿 反应 表演

“真听、真看、真感受”这句话应该是每个演员在学习表演过程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然而,这简单的七个字,要做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1.连接内心是前提

“听,就是用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听与心有着紧密的关联。从结构上来看,“”字左边由“耳”、“王”组成,右边又取“德”的右半部分。古人旨在告诉我们后人,应该如何去“听”:连接内心,才能听到,才能德到。一个人光有耳朵是不够的,要连上内心,才能真正的听到、德到、得到。

2.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机交流五个阶段”的对应关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卷》第2卷中有一段关于有机交流的五个阶段的描述:许多动作在实际生活中都是自然而然做出来的,在舞台上却往往辛苦需要心理技术的帮助。

第一阶段――演员走进,打量所有的人,判别周围情况和选择对象,所有这些瞬间构成的有机交流过程;第二阶段――走到对象面前,借助于那些能惹起对象注目的动作,借助于出其不意的语调等等,使对象注意自己,所有这些瞬间构成的这个有机过程;第三阶段――用眼睛的触角试探对象的心灵,使这个陌生人的恶心灵能为接受主体的思想、情感和试想做好准备,所有这些瞬间构成的有机交流过程;第四阶段――借助于放光、声音、语言、语调、适应,把自己的视象传达给对象,希望并试图使对象不仅听到和理解到,还要使他以内心视觉看到交流的主体本身看见了什么和怎样看见所传达的东西,所有这些瞬间构成的有机交流过程;第五阶段――对象的反应,双方交互的发出和收进心灵的潜流,所有这些瞬间构成的有机交流过程。我们认为,“停、听、定、应、行”这个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五个阶段极为相似:停――确定交流对象,明确要传达的意图的一个过程;听――接收、感受对手的台词、动作、眼神、声调所潜在的意图,以及传达的内心视像的一个过程;定――判断对手是否接受自己传达的信息的一个过程; 应――判断所接收的信息与自己的期望是相同还是相背的一个过程; 行――通过“应”之后,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

3.案例分析

我们将以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背叛》第二幕第五场的一段内容为例,试着结合“停、听、定、应、行”这五个字来分析。这是发生在丈夫罗伯特和妻子艾玛去威尼斯旅途中在旅馆客房中的一段戏。此时,妻子艾玛与情人杰瑞――丈夫罗伯特的好友――已经好几年,那天罗伯特去邮局拿信,碰巧拆看了杰瑞写给自己妻子的信,从而知晓,回旅馆来拆穿他们之间的勾当。

艾 玛:明天去陶切洛,是吗?

罗伯特:什么?

艾 玛:我们明天去陶切洛,对吗?

罗伯特:对,是的。

艾 玛:那真是太好了。

罗伯特:嗯哼。

艾 玛:我都等不及了。(停顿1)

罗伯特:书好看吗?

艾 玛:嗯,不错。

罗伯特:是本什么书?

艾 玛:是一本新书。作者的名字叫斯宾克斯。

罗伯特:噢,是这本书。杰瑞跟我提起过的。

艾 玛:杰瑞?他跟你提起过吗?

罗伯特:他是上星期和我在一起吃午餐的时候说起这本书的。

艾 玛:真的?他喜欢这本书吗?

罗伯特:斯宾克斯是杰瑞的人。是杰瑞发掘的他。

艾 玛:哦,那我倒不知道。

罗伯特:这本书我并没有向他约过稿。(停顿2)你觉得写得不错,对吗?

艾 玛:对,我喜欢。

罗伯特:杰瑞也认为写得不错。你应该找个时间和我们一起吃午餐,这样就可以好好地聊聊这本书了。

艾 玛:有必要吗?(停顿3)它还不至于有那么好嘛。

罗伯特:你是说它并没有好到值得你来和杰瑞跟我一起吃午餐,并且讨论讨论它吗?

艾 玛:你在说些什么呀!

罗伯特:我自己还得再看一遍,现在都已经出了硬封面的精装本了。

艾 玛:你要再看一遍吗?

罗伯特:杰瑞曾经建议过我出版这本书。

艾 玛:哦,真的?

罗伯特:啊,不过,被我拒绝了。

艾 玛:为什么?

罗伯特:呃。。。事实上,关于那本书的主题没有什么好多谈的,对吗?

艾 玛:那你觉得该谈什么样的主题呢?

罗伯特:背叛。

艾 玛:不,这本书的主题说的病不是这个。

罗伯特:那是什么呢?

艾 玛:我还没有看完呢,等我看完以后会告诉你的。

罗伯特:那好,可别忘了。(停顿4)

一开场罗伯特就是“停”――在窗前站了很久,一直在想自己的妻子与杰瑞,以至于连艾玛说的话都没听见;而艾玛是“听”,她“听”到了自己跟丈夫之间的沉默,感觉有些令人不舒服的气氛在房间里流动。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她就挑了“明天去陶切洛”说了出来,因为陶切洛是他们蜜月的地方,她希望能吸引丈夫注意,声音里透着过去的美好回忆。可是,接下来一直到停顿1之前连着的两番对话,清楚地让艾玛感觉到,今天的丈夫是反常的。在停顿1中,双方都有了“反应”的时间。艾玛有了不祥的预感,而罗伯特则察觉到自己的举动反常,露让妻子有所察觉。于是两人主动开始了下一步“行”,开了话题“书好看吗?”在接下来的一段对话中,从停顿1一直到停顿3,罗伯特反复向艾玛提出“杰瑞!杰瑞!”同时,也时刻“听”着对手的反“应”(停顿2)。然而艾玛的反“应”是与杰瑞撇清关系,反而刺激了罗伯特的“行”动,以至于说出了“背叛”这个很敏感、很尖锐的词。直到停顿4,罗伯特真正完成了自己第一步的“行”,同时也知道艾玛已经感受到了他传达给她的真正意图,这一系列的内部动作都是在听到了对手的潜台词后,在停顿中完成的有机的过程。这样,就又完成了一遍“停、听、定、应、行”。从这小段戏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停、听、定、应、行”是一环紧扣一环、不可分割的,而在我们真正去创作表演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听”这个环节。在节奏上有停顿、在表现上有反应、在逻辑上有行动,但是这些如果没有“听”,相当于一串珍珠没有了项链散落一地,这样,戏也就断了,观众的注意力早就不在了。

4.会“停”才会“听”

早期中国电影的开拓者、著名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洪深在排戏和演出时,会在一旁张贴一首宝塔诗:

反应

接得紧

一刻不停

越说越有劲

接受犹豫再出声

会“停”才会“听”,先要“停”,才能“听”。剧本里不仅有那些看得见的台词和动作,更有看不见的或说不起眼的内容,例如“停顿”“沉默”“静场”甚至“省略号”,这些都是剧本的一部分,很多演员认为不动就是没有动作,就反而会造成 “演得太赶,刹不住车”。其实,不动不等于没有动作。当你在不需要动的时候停下了,心自然会静下来,这时候不动的动作本身就会产生意义,而当这些“动”与“不动”有机组合在一起时,就像单个的音符被串联起来形成的旋律,一场生动活现的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

上一篇:泰语水熟语中的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下一篇:探究现代通信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