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时间:2022-10-23 09:29:46

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摘要】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然而,如何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让授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不成为教师思考的话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谈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有效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笔者认为,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吸取营养,在一种完整、直观、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服务教学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曾说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和追寻,学习再也不会成为负担。如果唤起了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美丽、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无数的水雾,多么令人向往!更让去了的人流连忘返!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呢?”此时,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体现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有时,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还可以在课题的引入上动脑筋,采用电教手段尽快使学生一接触课题就能入情动情。如在学习《一块不寻常的蛋糕》一文时,我将宋奶奶和孩子们一起分蛋糕情景的幻灯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位老奶奶是谁?她跟孩子们是什么关系?又为什么在一起吃蛋糕?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开始自读,学习效果当然不言而喻。

第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使之成为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了现代技术,这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电教手段全都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了。例如:在上《詹天佑》一文时,孩子们对“中部凿进法”、“由两端向中部凿进法”都能明白,唯独对这个“人”字形线路,有些弄不懂。为此,我制作了课件,并演示了出来:大屏幕上,一列北上的火车“轰隆隆”地驶来,到了南口,坡度太大了,没关系,在车尾再加一个火车头负责推,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面推,“轰隆隆”、“轰隆隆”过青龙桥了,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了,原先推的火车头推,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列车向西北前进了!啊,火车上山容易多啦!詹天佑真的很聪明、很厉害!看完了这一课件演示,孩子们的心结解开来,更深刻地感受到:京张铁路提前全线竣工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詹天佑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又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的具体步骤:1、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来释解“曲项”。2、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来释解“曲项向天歌”。3、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来释解“白毛”。4、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来释解“白毛浮绿水”。5、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来释解“红掌”。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碧绿苍翠,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食饵。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诗情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还强化了记忆。

第三、有效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再如:《火烧云》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变化的描写,来让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平时观察到火烧云的机会很少,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因此在对课文内容理解时,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为此我把电视录像中有关火烧云的资料重新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过以后,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就灵活了。然后再让他们去学习文中的内容,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维求异性和变通性。

总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吸取营养,在一种完整、直观、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还能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学生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让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魅力,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下一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