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与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中医证候研究

时间:2022-10-23 08:43:08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与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中医证候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中医在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证候学、治则治法方面的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例64例,经CT、MRI检查,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卒中诊断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

方法: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2次/日;疏血通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滴,1次/日;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缓慢滴注,1次/日。对照组给予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血塞通2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滴。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评价疗效,最多观察治疗2个疗程。

观察指标和方法: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

疗效评定: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定临床疗效。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90%,病残程度1~3级;③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9%;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CSS值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为明显,见表1。

中医证候指标变化:治疗后,两组证候均具动态变化发展,发病2周和4周时,风证发生例数及证候均值均明显降低(P<0.01),火热证治疗2周时未见明显降低(P>0.05);说明中风病急性期有从阳化热的趋势。两组痰证、血瘀证发生例数及证候均值较高,治疗后观察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说明脑卒中以痰证、血瘀证为主,且贯彻病程的始终,成为主要病机。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始终所占比例较少,证候均值也较低,但两组气虚证均有渐增加之势,说明中风病急性期后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证渐露,但统计学处理,未见显著差异,可能与数据太少有关。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值的变化:发病2周和4周时,风证发生例数及证候均值均明显降低(P<0.01),火热证治疗2周时未见明显降低(P>0.05);两组痰证、血瘀证发生例数及证候均值较高,治疗后观察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中医认为缺血性卒中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中风急性期的病理产物可形成瘀毒、热毒、痰毒,损伤脑络、络脉破损,血渗灌失常,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神昏闭厥、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活血化瘀、通络生新可发挥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损伤,调动机体自身修复能力的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疏血通为水蛭、地龙提取物,水蛭活血化淤,地龙通经活络,丹参活血祛瘀,三药联用,达到化瘀通络,缓解脑细胞凋亡,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现代研究认为:水蛭有抑制血液凝固,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溶栓的作用。依达拉奉配合疏血通及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对中医证候研究显示:患者发病后,中医证候均动态变化发展,发病2周和4周时,风证发生例数及证候均值均明显降低(P<0.01),火热证治疗2周时未见明显降低(P>0.05);说明中风病急性期有从阳化热的趋势;两组痰证、血瘀证发生例数及证候均值较高,治疗后观察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说明脑卒中以痰证、血瘀证为主,且贯彻病程的始终,成为主要病机;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始终所占比例较少,证候均值也较低,但两组气虚证均有渐增加之势,说明中风病急性期后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证渐露。依达拉奉配合疏血通及丹参治疗脑梗死可以显著降低各时间段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值,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196.

2 李澎涛,王永炎,黄启福.“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6.

3 李少明,郑东.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5:302-303.

4 吴浩,袁伯俊.水蛭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1995,13(2):37-39.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SS平均分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两组比较,X9.797,*P<0.05。

上一篇: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宫颈糜烂261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都梁软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