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3 07:04:58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是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将有效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但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化独立学院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把独立学院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大量的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其中,开展富有独立学院教育特色的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是一项既要进行理论研究,又要进行改革探索的紧迫课题。

一、素质教育与特色课程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的。特色课程,既包括一个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课程内容、课程门类、课程结构,也包括一个学校的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水平,分层次、分类别实施课程,进行因材施教。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是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没有特色课程支撑,就谈不上办学特色,没有了特色学院也就不能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使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协调关系,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加强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办学特色的各个层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就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特色课程建设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显性或隐性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没有形成既具有普适性又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这成为制约独立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素质教育课程比重偏小

独立学院由于依托母体高校,专业设置容易与母体高校雷同而缺乏特色,并且独立院校缺乏素质课程的教学人员,常根据自身师资情况开设素质课程,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根据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更无法很好地规划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及各学科领域课程的比例,往往实用类课程占多数,素质教育课程偏少,难以形成有特色的素质课程体系。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限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特色课程,教师是关键。但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欠合理,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年龄偏低,并且独立学院的老师普遍采用聘任制,教师缺乏稳定感、安全感和归属感,部分教师受“利益驱动”,缺少敬业精神和长期服务打算,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淡薄。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参差不齐且差距明显,缺少课程开发和研发能力。另外,独立学院授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缺少有效的约束和奖惩机制,教师配置缺少统筹规划,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岗位教师的比例过高,少数特色课程缺少技术岗位教师。部分主讲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讲课缺少激情,导致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水平差距较大,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课程模式单一

特色课程体系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学校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面临的困难将非常大。独立学院由于没有财政的支持,其科研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往往不足,这也制约着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立。此外,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的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也影响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这种课程模式往往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忽视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重传授,轻参与”,在思维方法的培养上“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掌握”,在教学评价上“重统一的规格要求、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新时期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基本策略

(一)学校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要形成合力

独立学院特色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体现。因此,在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中,一定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学院要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专人专责负责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建立特色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特色课程审议制度,使素质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务处)实行人本管理,从而形成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以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素质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二是学校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成立科研专项经费的同时,提供教师与市、区教育专家沟通的平台,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交流提供资金、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策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二)建设素质教育特色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实施者和完善者。特色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因此,独立学院要以培养专职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一方面学校要努力创设条件鼓励教师自学,另一方面采取聘请专家指导并带骨干教师或外送参加专项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特色课程的开发力,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掘潜能逐渐形成自己特色课程的同时,全面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受益,更让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中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建构素质教育特色课程教材

加大投入,制定出符合新课程改革思想的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实施大纲,建设一套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课程教材。如必修课程应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自编教材,制定教学标准。选修课程也要制定教学要求,让课程开发老师根据学生需求情况按序列自编教学内容,形成纸质或电子版的教材。如《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思想品德休养》《法律与社会》教材开发研究等。

(四)建构素质教育特色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更注重学生的兴趣主体性的发挥,注重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领点拨,更注重学生教学中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强调过程中师生平等关系,更注重学生在教学中过程的体会,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为此,特色课程教学必须坚持做到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使课程教学手段服务课程教学方法,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凸显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从素质教育特色课程的内容结构出发,依据学生的整体特点与智力水平,均衡地组织特色课程内容,突显内容的重点、难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满足专业必备基础理论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特色课程教学特点的探索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教学模式。

(五)建构特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测试是教学的重要检测手段,为了有序推进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制定、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及评价操作程序,将测试与评价贯穿特色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既要发挥测试与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测试与评价体系的激励与发展功能。一是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二是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三是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对教学的评价更注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发展,从发展的眼光看师生获得的进步,对过程的要求强于对结果的要求,对结果的评定强调多样性,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一个表演、一个比赛等。评价的过程由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综合而成。

四、结语

总之,虽然独立学院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基本的操作程序。但是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由于生源、地域经济文化、特色课程师资资源问题,影响了独立学院特色课程体系的建立与丰富性,也影响了预期目标的达成,离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差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独立学院应结合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将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谢睿萍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上一篇: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反思 下一篇:素质教育指导下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