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建设

时间:2022-10-23 06:44:18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建设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组织和开展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讨论了工学结合课程的总体设计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探索

作者简介:潘安霞(1971-)女,江苏盐城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CAD/CAM/CAE、教育教学改革。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0]27号);2011年度常州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项目(编号:K2011208)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52-02

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高职课程建设要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体现工学结合是关键。

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1]

《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是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能力和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岗位技能的主干核心课程,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基于数控技术专业岗位开发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项目,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内容,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在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教学,形成“教学做”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

一、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

(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确定教学目标

突破传统以学科为体系的知识体系,以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培养目标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任务

分析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整理出完成该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选取来自企业的真实产品燃油箱吊座、滤清器管座、捣固机振动轴、斜齿圆柱齿轮、铣刀头、手动阀、钻模等项目为课程教学载体,这些载体分别来源于南车戚研所、南车戚机厂、常州常发集团、常州新瑞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涵盖了拉伸特征、圆角特征、扫描特征等基础特征的参数化造型、应力分析、装配等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可以随企业的技术发展进行更换,使课程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特别是重点行业服务。

(三)以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安排了七个项目,七个项目的排序使教学知识和技能呈螺旋上升,遵循职业成长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学习规律。项目的实施由封闭逐渐到开放,教师的指导时间逐渐减少,学生的自主时间逐渐增多,直到完全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满足培养目标所需的行业通用能力。

项目的排序从简单复杂,从单一综合,从生疏熟练,各项目之间具有包容和递进关系,遵循学生学习认知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如图1所示。

图1教学内容的组织

(四)教学内容涵盖职业资格标准

《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充分考虑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岗位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取涵盖《CSWA行业职业标准》,明确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也满足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行业通用能力,凸显了课程的职业性。

二、以“五合一”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

(一)学生与机械设计师角色合一

不管在什么领域,所有职业的工作过程的结构大体上是相同的,一般都可以简要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确认工作任务、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

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机械设计师角色合一,担任机械设计的工作岗位。比如在燃油箱吊座的数字化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项目经理,学生扮演项目成员,即一个普通的机械设计员。第一,确认工作任务。给项目成员一张燃油箱吊座的二维图纸,项目成员根据任务要求获取与完成任务有直接关系的草图绘制、拉伸特征等知识和技能。第二,计划。使用头脑风暴法、讨论交流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利用前面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计划,确定完成燃油箱吊座的设计工作任务的途径、步骤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第三,实施。在教学实践中, 实施过程会与前一步骤计划的结果有一定偏差。使用分析比较法得出最优方案。第四,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检查阶段,使用演讲法、演示法对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展示,相互检查;最后对自己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同行进行评价,项目经理进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对工作过程的一个质量控制,保证得到所期望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合一

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是以项目为载体,以每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为驱动,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每一个项目都是由学习性的工作任务构成,如表2所示为工作任务引领教学过程,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从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满足培养目标所需的行业通用能力。

表2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

(三)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合一

将课堂教学、实训地点融于一体,在模拟企业的真实情境中进行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为一体。充分利用常州科教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合作企业的设施,由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四)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

专任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学习完成一个产品的设计所具有的工作流程,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并且在教学中将工作过程与教学工作统一。并且聘请企业的设计师为学生开设设计师工作岗位的文化讲座,个别的工作任务由企业的设计师主教,专业教师辅教的形式开展教学,将企业的工作氛围和文化氛围带入到校园,真正做到“工”与“学”的结合。

(五)项目与产品合一

项目的载体都是来自于企业,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比如密封垫挂钩自动安装系统的数字化设计,就是由专任教师和新瑞企业共同解决的科技难题,专任教师将科研项目进行教学化设计,并且用于教学,做到了项目与产品的合一。

三、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参照构建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目的不是淘汰学生,而是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成长,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业评价由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的、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学生的主体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建立以专业任课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由单纯的知识考核转变为知识考核、能力考核和素质考核。采取笔试,动手实做,产品制作,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工作绩效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评价方式过程化

由原来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转变成结合项目和任务的特点,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设计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四、结束语

基于工学结合的《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了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是学习环境) , 在这个工作( 学习) 环境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要求学生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 产品或服务)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了正确使用工具,具有了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课程的建设凸显了高职课程的本质属性,即“工”与“学”的结合。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改革与探索,在具有企业氛围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缩短了学和企业的距离,实现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10).

上一篇:多媒体案例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 下一篇:关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