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3 05:34:47

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相互提问。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创设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常常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独立精神,也需要人们具有合作能力。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面对我们中国的国情,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但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合作就能完成的。当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需求,有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时,他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问题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切实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探究学习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逐渐养成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变换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新课标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将学生置于问题研究的气氛中,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是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过程.教师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争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能使学生在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习。

五、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问题情境不等同于客观情境,而是学生从客观现实中抽象、整理出来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的总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质疑、反思、创新的精神。因时、因地、因材施教,使学生、教师、课堂三位一体,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实现由“双基”向“四基”的转变。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渗透在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

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面广量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完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几十种,如能掌握,则终生受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的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开展有效学习。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避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黄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学困生”的潜能 下一篇: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