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10-23 04:51:40

白蛋白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蛋白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10 g, 2次/d静脉滴注, 持续7 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T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白蛋白;急性脑出血;效果;评价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疾病, 主要因非外伤性的脑内血管破裂发生脑实质内出血, 临床典型特征为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 发生突然跌倒等, 容易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等继发病变, 易出现颅内高压[1]。诊治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脑水肿, 及时促进血肿吸收, 有效降低颅内压[2]。本研究使用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6例, 其中男40例, 女36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5.20±12.56)岁, 发病时间6~42 h;脑基底节区出血64例, 脑叶出血12例, 出血量20~65 ml, 平均出血量(28.15±10.35)ml。患者均符合急性脑出血诊断标准[3], 并经头颅CT证实, 既往无卒中史及急慢性心肺疾病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观察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对照组36例, 男18例, 女1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出血部位构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 ml, 1次/6 h, 连用7 d;及时控制出血, 有效控制血压, 给予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神经营养剂、补液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10 g, 2 次/d静脉滴注, 持续7 d。

1. 3 观察指标 使用NIHSS量表对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同一时段进行头颅CT检查,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大小以及发生水肿面积。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陈清棠[3]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入院第1天, 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 d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7 d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2. 2 治疗前后颅脑CT比较 对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颅脑CT检查, 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及水肿发生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及水肿发生面积均较入院时显著减少(P

2. 3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0.00%, 高于对照组5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诊治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控制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抑制血肿的扩大以减轻脑损害,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4]。目前常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该药效果明显, 但容易引起机体水和电解质紊乱, 导致心力衰竭, 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易出现渗透性肾病。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0.00%高于对照组58.33%, 且有效减少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 促使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得到有效修复, 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未发生不良反应, 提示人血白蛋白作为肝脏分泌高度可溶的蛋白分子, 在增加血液胶体渗透压, 缩小血肿并减轻血肿周围水肿的同时, 减少了甘露醇的用量,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曹茂红, 柯开富, 孙海华. 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 临床神经病学, 2011, 24(3):180-183.

[2] 张新. 急性脑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黑龙江医药, 2014, 27(3):713-714.

[3]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0:198.

[4] 庄会艳, 付怀栋, 林福军, 等.白蛋白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海南医学, 2012, 23(10):22-24.

[收稿日期:2014-11-10]

上一篇: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78例疗... 下一篇: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冶疗晚期及复发转移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