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

时间:2022-10-23 04:41:20

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吉林省的城乡富余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劳务输出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全省增加农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农村强乡富民“双赢”的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规范劳动力资源管理的建档工作,有效地发挥档案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服务作用。近期,吉林省档案局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研究课题组对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不断推进,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现状

吉林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劳务输出作为实施开放带动、县域突破,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通过开展小城镇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劳务输出转移,向非耕地产业转移,向设施农业转移,不断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已逐步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对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劳动力资源管理是推动劳动力有效开发和有序流动的基础,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是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形成的档案内容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劳动力资源个人档案。主要包括:

(1)农村劳动力个人自然状况(男满16-60周岁、女满16-55周岁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其内容包括:劳动力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政治面貌、婚姻、职务、职称、经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信息材料;

(2)生产经营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在乡从事种植、养殖及农副业等情况;外出务工地址、单位、时间、从事的行业、工种、业务等级和工资;主要劳动技能和专长等信息材料;

(3)家庭自然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关系;土地承包、生产工具;家庭收入与经济来源等信息材料;

(4)从事社会活动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党派、民间组织、入伍、退役;社会职务;参加国内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考察等信息材料;

(5)其他情况。主要包括:社会诚信、遵纪守法、奖励及鉴定、考核等信息材料;

2、农村劳动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情况、就地转移人员情况、劳务输出人员情况、劳动力培训意向、农村劳动力求职意向、农村劳动力合作医疗参加人员各类登记表、汇总表;农村劳动力用工合同、签约;劳动保险证明材料等;

3、公务文书档案。主要包括:建立农村劳动力管理组织机构、乡(镇)、村级保障服务站(所)管理制度、工作职责以及各类人员工作目标责任制;召开农村劳动力工作会议材料;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劳动技能培训、组织输出护送、回访慰问、维权服务等工作环节中形成的材料等。这些档案材料的形成和规范管理,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劳务输出工作的推进,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调查目前吉林省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处于三种状况: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许多县(市、区)乡(镇)都将其纳入议事日程,确定专(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在本区域内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对劳动力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了及时收集、规范管理,定期归档,使建档工作与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同步发展。调查组来到敦化市,参观了他们的劳动就业服务站。敦化市为了突破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实现劳务输出的良性发展,在全国率先为农村劳动力全部建立档案。同时,还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全市的300个自然村的10.7万农民,像学生、工人、干部一样,有了自己的档案。目前,敦化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劳动力资源数字清、转移输出渠道畅、跟踪服务及时到位的良好态势。档案在劳动力资源管理和输出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调查组也看到各级政府和一些相关部门,对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呈自流型,建档工作与劳动力资源管理不同步。如:有的县(市、区),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劳务输出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中心。

还有的县(市、区)乡(镇),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工作无人问津,此类情况在全省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制约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主要因素

调查中调查组了解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对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工作还缺乏认识,因此对在这项工作中形成档案材料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档案无专人管理,材料不齐全、归档不完整,甚至分散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二是广大农民群众档案意识淡漠,不知道什么是档案,也不清楚建立档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外出打工只知道携带劳动工具,不清楚还要随身携带自己的档案。使供需双方无法实现信息对接。三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档案部门对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工作没能及时跟踪研究和探索,劳动力资源建档工作没有可遵循的办法和规范,导致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的形成和管理“顺其自然”。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档案在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长效机制

面对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工作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适时进行规范引导,就可能出现断档情形,给今后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长效机制。

1. 提高认识,纳入日程。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开发等活动形成,反映了劳动力自身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如果只重视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劳务输出工作,而忽视其建档工作,势必给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科学决策造成失误。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个层面对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建档工作纳入日程,纳入劳务输出工作程序,在一手抓劳动力输出管理工作的同时,一手抓好建档工作,统筹兼顾,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工作,同样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分工负责,这项工作就很难启动和发展。因此,应由政府挂帅,主管劳动保障的部门牵头,成立由档案、农业等部门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涉农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切实保证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建档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尤其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优势,及时介入此项工作,积极研究、探索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际,制定档案管理规范和办法,开展跟踪指导,提供有效服务,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劳务输出铺路搭桥。

3. 完善基础,规范管理。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形成于劳动力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其档案材料的内在质量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如果档案材料形成不规范、数据不准确、收集不齐全、整理不科学,都将制约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发挥。因此,劳动力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应把好档案材料的形成和归档关,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基础工作,确保劳动力资源管理数据准确、归档完整、管理规范、有效利用,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输出提供保障。

总之,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是劳动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档案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吉林省档案局 130055)

上一篇:再谈“档案”词源问题 下一篇: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