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产养殖的用药

时间:2022-10-23 04:21:34

浅谈水产养殖的用药

摘要:水产养殖的技术与经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水产的防病与用药,往往事关整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运营的可持续性。尤其是现在水污染、固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水产患病的几率更大。因此,文章提出对于试产养殖的用药要给予格外的重视,和更为高端的科技含量。

关键词:水产养殖;疾病;用药

中图分类号: S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26-1

1 当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大误区

1.1 盲目用药和加大剂量

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因存在多种治病因素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时常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水产动物一旦病情发作,应该依照动物的病情病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药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更进一步的经济损失。而很多养殖户“病重乱投药”,在大量的水产动物发病时乱了方寸,不管药物对症对因与否、效力是否合适,是否有禁忌,拿来即用,大多数情况还是疾病非但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恶化,还贻误了动物治疗时间,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一定要严格用药的对症效应。

任何药物都有其严格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必须要在其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正确使用,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过犹不及。很多的养殖户认为,剂量越大就越有效果,因而盲目加大剂量,因此常常使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养殖水产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很多养殖户用药知识不足,对用药禁忌比较忽视,武断的认为多种药物一起混合使用,那么解决问题的几率会更大,效果更好,因而经常随意将几种药物放在一起混用,不是引起死亡事故,就是导致药效降低,损失惨重。

1.2 严重缺乏对内服药的使用的重视

受传统防治手段的限制,即便是很多沿海地区,养殖户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无论水产动物患的是什么病,都片面的强调外用药的使用,往往采取泼洒的方法,极少投喂内服药。这种现象很普遍,但是非常偏激。对于某些水产动物来说,不仅要泼洒外用消毒液或杀虫剂,用于消灭水体和养殖动物体表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同时还应投喂药饵,清除体内的寄生虫,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3 高温季节用药

大多数渔民都认为,温度与药剂的疗效成正比。高温可以使药物扩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以鱼类为例。当气温超过38℃时,鱼停止摄食,而药液挥发加快,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鱼中毒。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特别是杀虫类药物,如硫酸铜,在16-30℃范围内,水温每升高5℃,药效便会增强85-90%。高锰酸钾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生成二化锰沉淀。碘制剂在高温下易挥发等。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应在上午8-9时或下午3-5时,中午一般不用药。

2 选择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用药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水产养殖动物的用药方法,主要有拌药饵投喂法、注射法、浸泡药浴法、悬挂消毒法和涂抹法等。选择恰当的用药方法必须要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2.1 因物而异――根据患病动物的状况选择

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一般都较少摄食甚至不摄食,行动缓慢或出现离群独行等倾向。对于食欲下降的水产动物,即使在饲料中拌上药物进行投喂也未必会起到实质性作用,只能是对尚能摄食的个体起作用,因而治疗目的是难以达到的;而对于那些不能摄食的动物则根本起不到作用,而未被摄食的药饵侵入水中,还可能不断地扩散,逐步侵害养殖环境。因此,采用投喂药饵时要注意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能力。例如,对于鱼类水产,往往可以使用有诱食功能的药剂。鱼类对糖类和盐的味觉较为灵敏,为激发患病鱼种的食欲,可以在药饵中添加适量的诱食药剂。根据鱼类独特的状况,添加诱食药剂,从而提高了治病效果。

2.2 有的放矢――根据病原体的特性选择

携带于水产养殖动物身上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应采用不同的药物。而且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药物。因此,必须在确定病灶的基础上,对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之后再进行药物的选择,对于病毒类的病原,目前还没有用于根治的绝对有效的药物,而对患病毒的动物用药,也仅仅是为了控制病原性细菌所引起的二次感染。

对于细菌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般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患病动物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部感染,由此来选择用药方式,如鳗鱼的爱德华菌病,因病菌可以通过血液在全身流动,因而采用投喂药饵法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而对于细菌性鳃病和柱状菌病,其患病部位主要是鱼鳃和体表,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可采用浸泡药浴法治疗。

2.3 根据药剂型选择

渔药的种类和剂型也多种多样,有粉剂、针剂、片剂等,能溶于水或经过少量溶媒处理后能溶于水的药物,既可以制成药饵投喂,也可作为药浴使用。对于不能溶于水的各种药物则不能采用药浴法,一般渔药生产商都是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给药途径来生产出不同剂型的,使用者要认真地阅读产品说明书。有的剂型药物在消化道内不容易吸收,而较容易通过鱼鳃吸收。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已经广泛用于水产动物治病之中,中药副作用少,成本低,西药药效迅速。实践证明,有疗效的中草药掺入一些西药,既能提高药效,又有效降低了成本。如,黄连、大黄、黄柏、穿心莲、地锦草等碾成粉末,掺入一些西药,比单独使用中草药要提高5-10倍的疗效。

要做到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鱼药,在不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又积极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是现代水厂养殖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 孔淑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个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0,(4).

[2] 王玉堂,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1)[J].中国水产,2010,(2).

[3] 王玉堂,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2)[J].中国水产,2010,(3).

[4] 张新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技术[J].河北渔业,2010,(2).

作者简介:李国伟,男,就职于天津市宝坻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上一篇:论城市市民喂养宠物的利弊分析 下一篇:滨海城市高羊茅草坪老化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