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欣赏之微型小说

时间:2022-10-23 03:59:54

文学作品欣赏之微型小说

知识点扫描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袖珍小说等。篇幅短小、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是微型小说的四大显著特点,它能在极短的篇幅内,表现出常规小说应具有的一切。微型小说常常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个动作入手,捕捉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解题金钥匙

赏读微型小说,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微型小说的基础。可以借鉴记叙文的方法来概括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即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二、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揣摩人物形象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同学们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入手,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领悟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爱憎情感。

三、分析环境描写。环境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微型小说因其场面较为单一,故其环境描写大多简明扼要。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交代时间、地点;渲染场面气氛;暗示社会背景;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四、理解小说主题。小说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对于微型小说,同学们可以从其情节、人物、环境以及构思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此外,同学们还要特别注意其标题和结尾。

五、关注写作技巧。为了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出精巧的构思,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微型小说特别注重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模拟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局长的棋局

周铁钧

刘局长是个棋迷,棋艺也不低,可以说是“杀”遍局机关无敌手。不久,局里调来个年轻的马副局长,也是象棋高手,上中学时就得过全市象棋比赛少年组冠军。

一日午休闲暇,刘局长说:“小马,听说你象棋下得好,来,咱俩杀一盘。”两人摆上棋局,引得人们都来观阵。对弈了一会儿,马副局长看得出来,刘局长的棋艺并不太高,但在众人面前赢棋恐他会没面子,于是到了残局时,马副局长故意卖了几个纰漏,败下阵来,一连三盘全是如此。

刘局长满脸得意地说:“小马,你开局走得不错,可到了残局怎么就虎头蛇尾、失去信心了呢?干工作可不能这样啊,人生如棋嘛,呵呵……”

马副局长本是故意输棋,却莫名其妙地被数落了几句,心里便窝了一股火儿。

有一天,刘局长又找他下棋,这回他毫不客气,不一会儿就以三比零“杀”得刘局长满脸通红,额头冒汗……

没几天就有人讲:刘局长说马副局长目中无人,不给面子,有意让他出丑,一旦升了官还得了……

马副局长得知后也挺后悔,没想到赢了几盘棋会给局长留下如此印象,于是,他便主动去找刘局长下棋。这次,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与局长下了两盘和棋。到了第三盘,他依然如此,不论刘局长如何发起进攻,他总是固守营垒,化解危局,眼看第三盘又要和棋了,刘局长突然一摔棋子,叫道:“你是不是想跟我平起平坐了!”

不久,马副局长被调走了。

(选自《小说林》2012年第1期)

1.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小说在刻画刘局长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3.请谈谈小说题目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好 事

熊硕听

江北县政府办秘书刘东,奉命远赴千里之外的同安县考察学习。现在,他正在认真聆听同安县县长吴明做报告。台上吴县长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话语,把刘东的思绪带回了十九年前。

那时刘东还是一名中学生,吴明则是江沙市被号召学习的模范人物――见义勇为的大事就有五次,其他小事数不胜数。吴明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地感动了刘东,他把吴明当做自己的偶像和楷模,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终于,他跳出了农门,成了江北县政府办的秘书。

“他乡遇故知”,何况对方还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偶像,刘东恨不得立马一步跨到台上,与吴县长相认握手甚至是拥抱。他见台下有人给吴县长递纸条,刘东也怀着激动与敬仰之情,写了张纸条给主持人递了上去。

纸条很快转到了吴县长手中,吴县长展开一看,脸色微变,随即问道:“哪位是刘东同志,会后请留下,咱们可以单独聊聊?”刘东连忙高兴地高举右手示意。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因为他有许多话要对吴县长说,他想说:“吴县长,虽然您不认识我,但我对您是仰慕已久并心怀感激,由于您的影响,我才有了今天……”刘东心潮澎湃,坐在那里浮想联翩。

吴县长的报告结束了,在秘书的带领下,刘东来到了县长办公室。他满面春风,想向心目中的偶像表达热情的问候,却见吴县长的脸如冰冻三尺,刘东脸上的“春风”也慢慢被冻僵了。

“说吧,你到底想怎么样?”吴县长的话如冰刀雪刃。

“我――”刘东一时语塞,尴尬地不知所措。

“这样吧,小伙子,你还很年轻,我和你们的书记老侯是铁哥们。要不,我让他给你安排个好位置,你觉得怎么样?”吴县长的语气缓和了许多。

沉吟良久,刘东在吴县长深切和急切的目光下,态度坚决地说:“吴县长,您放心好了。我绝对不会向任何人透漏半个字!”

吴县长露出了赞许的目光,脸上的冰也渐渐地融化了。

送走刘东,吴县长又打开手中的纸条看了一眼,然后掏出了打火机点着了。纸条上的字:吴县长,您干的那些好事我全知道,老乡刘东。

(选自《小说月刊》2011年第11期)

1.小说在刻画吴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2.请说说刘东和吴县长对字条内容的理解有何不同。

3.请写一段文字,揣摩一下吴县长看到字条时的心理活动。你能就此看出吴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母亲的体重

郑小玲

他工作了。就在他打电话给母亲报喜的第二天,村里的刘叔来了电话,告诉他母亲病倒住院了,让他赶快回家。

怎么会这样呢?

刘叔听见了,不愿意了,你母亲身体太虚弱了,严重缺血,体重也只有七十斤,这回你知道怎么会这样了吧?

啊?怎么会只有七十斤呢?他一直有自己的办法监测母亲的体重啊!

父亲死得早,一直以来家里都很穷,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那年他考上了大学,可是他不知道该不该去上大学。

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母亲拿出一叠钱给他,对他说:“人这辈子机会不多,你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就得去读。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你有出息。”

临走的前一天,他带着母亲来到一家店铺前,让母亲称称体重。他说:“您以后节衣缩食省钱,体重就会下降,以后您的体重要是下降了,我就不去上学了!”母亲听了,笑了!

此后,每学期放假回家,他都要带母亲上街称一次体重。每次称出的体重都相差不大,都在一百零五斤左右,他放心了。

现在怎么会这样呢?他焦急,他不解!

半个月后,母亲出院了。他带母亲去称体重。他大吃一惊,母亲的体重只有七十一斤。怎么会这么少?怎么少得这么快?三个月前他回了一次家,还让母亲去称了体重,还是一百零三斤呢!

他一再追问,母亲才笑着告诉他说:“我的体重不是这三个月才少下来的,是这三年一天天少下来的。”他说:“可是以前每次称体重都差不多呀?”母亲笑着说:“每次你回来让我去称体重,我就在身上和腿上绑了沙袋子,所以体重一直相差不大!”

他流着泪说:“妈,你是不是还去卖了血,医生说你缺血!”母亲说:“上次你说要钱,可家里没钱,我也不争气,一干活就没力气,人家不要我,没办法,只好去卖了血。那天晚上得知你工作了,我就放心了,心里想以后不用那么操劳了,一回家,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他抱着母亲哭了:“妈,对不起,对不起……”

(选自《小说月刊》2011年第10期,有改动)

1.试用简洁的文字概述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简析文章的题目好在哪里。

3.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续写文章的结尾。

上一篇:桥的故事 第17期 下一篇:文从字顺等级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