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时间:2022-10-23 03:24:55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摘 要】“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途径

“有效教学”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提出的一项教学实验。他在《有效教学方法》中表明,“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导入激趣。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启动情感。教《第一次真好》时,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如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春游、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演讲等,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大家分享印象中的第一次,再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文中主旨:正因为有无数的第一次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阅历。

(三)利用音乐、图片,调动情感。创设语文情境,借助音乐图片、多媒体教学是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和文字都都能唤起学生心中的感受,调动已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把音乐图片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苏州园林》我就是利用图片讲解的。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特别积极,初二还好但比初一少,到了初三就很少了,越到高年级越少。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三、加强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最终由“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体悟方法,努力提高自己。

(一)注重建立合作小组。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人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角色。每个小组由学生自己想好组名,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组与组之间制定公平的评价机制。

(二)注重精选合作内容。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这样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难度,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或是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其次还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自学步骤,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读―找―品―悟。

(三)注重引导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指导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组长分配工作,把老师的问题有针对的指给某个学生思考,组员服从组长分配,有人朗读有人找答案,遇到问题讨论交流,组长综合归纳本组的合作成果向老师汇报,组长也可以指名组员汇报相应的问题。教师来回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由扶到放,逐层深入。教师还应督促学生把握好时间,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四)注重体现合作意识。为了体现合作意识,原则上让学生整个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木兰诗》,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古文自编、自导、自演成一个小品。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分段落上台演一演,这样一篇长篇幅的古文就在学生的合作表演中理解古文意思,分析木兰人物性格,教师只需讲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既提高了小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

(五)注重建立评价机制。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对于要表扬的合作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成效的合作程度,可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和优秀组长,并奖给流动红旗,通过激励机制的形成,调动了每一个学生为集体做贡献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现代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带来了现代社会的瞬息万变,各种书籍也浩如烟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但是,在上语文课时,学生总是理解能力差,表述不清楚,尤其是作文课,尽管是搜肠刮肚,脑子里也是空空如也,知识面窄,无从下笔。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苏霍姆林斯基极其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而且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阅读,有同学在随笔中写到:《红岩》让我知道了革命先烈是多么的坚贞不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了人生该怎样度过,《名人传》让我知道如何向命运抗争,《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明白苦难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我如何面对命运的不公……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与兴趣的运用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