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积累的初探

时间:2022-10-23 03:15:06

课堂教学语言积累的初探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85-01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堂40分钟阅读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也是教会学生积累方法的主要阵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养成善于、乐于积累的习惯,把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解、感悟为积累、运用打基础,理解、运用促进积累。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课堂教学语言积累的一些体会。

一、引导理解、感悟,在文本品读中积累语言

朗读是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朗读能内化语言,提高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当前阅读教学,学生读书时间少的现象还较普遍,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积累语言,也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克服这种弊端,必须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课文特点,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比赛读、想象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1.用“心”读文,读中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只有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有时还要有感情地读。课堂教学中用心读,也要重视老师用心的去范读。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范读时一张口、一抬手、一点头、一微笑,这些口形变化、手势、神态、体态都有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学生见其人,闻其声,观其色,察其形,产生亲近感,缩小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差,形成正诱导,学生学有榜样,读有指导。

2.理解感悟,悟中积累。

积累语言不能死记硬背,死记的效果是很差的。积累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知识的建构,因此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了解新知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是积极积累的前提。如果把积累和理解、感悟割裂开,一味强调记忆只会是事倍功半。那种强硬要求学生背诵,简单地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积极引导积累的做法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积累与理解的关系,过多的分析讲解是不对的,而那种怕别人冠以“琐碎分析”的帽子,不敢讲解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思想感情,揣摩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推敲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悟,使学生品出语言中的情理趣,这既积累了语言,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二、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辐射、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种拓展延伸是有机的,“随风潜入夜”,能自然地融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拓展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几种:

1.拓展在障碍点上。为理解而拓展,为解疑而拓展。在教学《三顾茅庐》时,课文有一段精彩的景色描写:“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巨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一段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可以说展现的非常细致入微。可是孩子们怎样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内涵呢?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拓展。首先,我让孩子们想想诸葛亮与卧龙有何联系。(诸葛亮又称卧龙先生)。然后,又让孩子们联系课外知识和已学过的课文想一想松树、水、竹子各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由此想到了“岁寒三友”中就有松和竹,也很自然的联想到诸葛亮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等。又从水中找到诸葛亮与水的共同之处――纯洁,质朴。老师也可以加入“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上善若水”形容品质高尚的君子。由此让孩子们在拓展中解疑,升华人物的形象,并且,积累了语言,也积累了写作方法――环境描写对于文章所反映的人物或情景所表现出的烘托作用。

2.拓展在兴趣点上。通过创设悬念拓展,通过引发问题拓展。这种方法可以采用续编故事,新编故事,猜测情节的发展,并寻找相关资料加以证实等途径,由于问题有新意,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自主积累,效果更好。

三、加强熟读背诵,在记忆中积累语言

丹麦语言学家耶培森也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现在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是经过锤炼的、规范的书面语言。背诵能使学生对那些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留下深刻印象,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强的优势,引导学生多背些东西。当然背诵时应指导背诵的方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背诵效率。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诵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

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难以想象,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会得到高度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多读、巧记、乐说、善写,让记忆与感悟融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储存与整合统一,趣味性与生活性兼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初探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下一篇:浅谈桥梁圆柱墩安全措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