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3 01:03:11

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点问题。新时代的初中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用全新的理念、合理的策略、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文章简要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四种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有效教学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未知领域。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情感,掌握一定的策略,力争事半功倍。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师生互动过程,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体育学习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技能。

二、实施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方法

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有自信与力量,去创造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时刻指导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其心理健康。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教育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养成健康可行的生活方式。

1.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确,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实现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即要求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由于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为此,我们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借鉴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认真吸取他人的经验,精心引导与组织学生的活动和学习。变主宰者、操纵者为引导者,加强自身实践和理论修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就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能力去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比如,让学生带队喊口令,并对基本口令知识能够有所运用;让学生自行带操,培养他们的胆量和领导才能;通过组织一些常见的比赛和竞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要知道,教学过程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探究过程以及创新发展的过程。同样,初中体育课堂一样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此外,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情境的生活化,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规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要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布置好任务,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虽然体育课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但是课堂气氛依然很重要。我们体育老师要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4.注重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本”,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处于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他们所犯的一些小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

总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应多维度地思考。实施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任重道远的过程。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折不扣地、科学有效地把有效教学活动坚持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

上一篇:因为“爱”“情”,我们管理要有度 下一篇: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