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数学的异同

时间:2022-10-23 12:47:31

浅谈初高中数学的异同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可是上了高一没多久成绩就大幅度滑坡。很多学生连同家长为此感到迷惑,不知所措。这一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改观,就会对这部分学生后续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为此,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的不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不同;学习方法的不同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既有初中部也有高中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尤其是听评课活动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初高中数学的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环境的不同

初中阶段,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智力教育非常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自理与自立能力的培养。有些家长什么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干,以为那样做可以多留些学习时间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却造成了孩子对家长、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有些学生连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都没有。对于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来讲,可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教材、新的同学、新的教师,就连课本的样式都与初中时截然不同。任何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或长或短,年轻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的“监管”成为住校生。当挫折来临时,这些学生往往又不能像初中阶段那样得到教师及时的呵护,从而导致自信心丧失,加之心理承受力又不够,所以,一进入高中就感到很不适应。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多么的难学,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较大的心理障碍。

二、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剧增而学时却大幅度减少

初中数学内容通俗而具体,题型少而简单,多数是对常量进行研究,课时充足使得每节课容量很小、进度很慢,对重点与难点部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种类型问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范例讲解,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加强巩固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教师俨然成了他们学习上的“保姆”。相比之下,高中数学不仅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延展。相较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不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同时总的课时却减少近半。鉴于以上原因,课时容量必然增加,教学进度必然加快,教师没有时间把所有的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以落实对学生“双基”能力的培养,对重点以及难点部分没有太多的时间反复练习。

同时,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初高中教材虽然难度都有所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轻易降低教学难度,这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是提高了,这一点由高中数学的教材容易而考试题难度大便可见一斑。初中教学同样也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有些学校与教师通过挤压副科的上课时间,删减没有列入中考考试范畴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不扎实。比如,初中对函数等内容的教学明显不足,学生感到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到了高中碰到函数等内容时还没有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觉得会做题目就行了,重“量”轻“质”。到了正规作业或考试时不是运算出错就是中途“趴窝”。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教材内容的调整还造成了初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连续性,如,初中数学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就要求过低,不再要求学生掌握十字相乘法,而在高中阶段三个“二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就要用到十字相乘法。

三、学习方法的不同

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习惯于围着教师转,学习没有计划。主要体现在课前不预习,坐等教师上课;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上去;课后没有及时复习。他们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被主体”,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有序提高。而高中数学由于其自身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成为学习的主体。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认为高中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要在学习上制订一个目标,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提高学习成绩。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对遇到此类问题的学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怎样适应高中的学习,中国高中生网,2012-04.

[2]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汉涧中学)

上一篇:试论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发展途径 下一篇:新课程视野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