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3 12:28:10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和“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的教育理论,在当前的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而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在教学中贯彻以上教育思想之外,还要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教育思想;创造教育;六大解放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新理念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理论对当时社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改革传统教育的核心,还一针见血地讲道:“仿我者亡,创我者昌。”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学生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不是旧时代的继承者。

今天,创造教育的思想仍对教育改革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对教师有着非常重大的启示,教师需要从那种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转变过来,积极适应自己的角色,做创造型教师,培养创造型人才。

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号召,其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就要求我们给学生以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这种教育思想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是值得借鉴和发扬的。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求真务实的语文课堂氛围,不能膜拜教师,迷信教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擦亮眼睛,实事求是地看。

在进行《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时,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破坏,我要求他们去找找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象。于是,之前常常被学生忽视的学校门前的河沟、家门前的垃圾堆、小吃摊前的油污,甚至连班级中没有及时清理的纸篓都没有逃脱这些学生的“法眼”。这也使他们更加清楚地知道,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无意中造成对自己身边环境的破坏。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的双手也能真正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上来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动起手来,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屏》这一课是一篇小品式的说明文,文中介绍了许多屏风的种类和材质,为了能在学习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就安排他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制作一个屏风。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止境的,他们制作的屏风不仅形式新颖、材质独特,而且上面的图画非常精美。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观察、思维和想象的创新能力。

三、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

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都提出来,接着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用多媒体制作把斑羚飞渡的过程展现出来,再组织学生学习斑羚们一对接一对飞渡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入情入境地读,再加上教师及时的点拨,学生心中一个个疑难便在你争我辩、合作交流、集思广益中得到解决。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说的机会多了,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但课堂上学生问的机会并不多。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要把问的权力给学生,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十个有价值的问题更重要。”老师的激励和表扬会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因此,课前预习的质疑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在读课题时提出问题,课题是提纲挈领的,抓住课题的中心词提出问题;读懂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来提出问题;当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内容碰撞阻塞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生成中对产生的疑难提出问题等等。

五、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要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囿于课堂,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走出课堂来丰富语文知识。比如,上语文实践活动课时,就应该让他们在大自然、在社会中开阔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有条件时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到街上、商店前的广告标语中找错别字;带领学生去春游、秋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等等。

六、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

学习语文要讲究劳逸结合。老师上课要讲究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明生动,教材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整个一堂语文课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在对学生进行“六个解放”的同时,老师一定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1)要引导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老师要积极引导,把学习的自由和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把属于自己的时空很好地利用起来。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就是要少一点依赖性,多一点独立性,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自动地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随时随地地自动地学习活知识,学会及时地学习新知识。自由地学习就是灵活地、愉快地学习,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2)要激励学生敢问、勤问、问到底。陶先生自幼不盲从,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问倒老师,是一份激励学生敢问的活教材。勤问是一个人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要有准备地问,有目的地问,是经过一番思考后的问。问到底,这是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

陶行知思想的精华,对语文教学的启迪是深远的。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务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把陶行知思想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升业务能力。让陶行知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熠熠闪烁。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上一篇:职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