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队干休所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3 12:22:53

对军队干休所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对笔者所在军队干休所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干休所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进行研究,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0例,试验组给予莫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照组给予莫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试验组使用莫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莫利; 瑞巴派特;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121-03

doi:10.14033/ki.cfmr.2015.02.06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等,这些病变引起了胃黏膜保护屏障的损害,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胃部恶性肿瘤的发生[1]。临床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食欲下降、多于进食后加重且无法具体疼痛部位。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贫血、消瘦等症状,目前研究的病因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胆汁反流、遗传等因素,由于病理机制尚未明确,所以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易反复复发,难以彻底治愈。现临床上常使用莫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取得一定的疗效,莫利可增强胃蠕动,从而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瑞巴派特是一种新型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临床效果得到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2]。本文对笔者所在干休所2011年

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245例进行研究,就莫利联合瑞巴派特与单用莫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作一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干休所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按照慢性胃炎诊断标准来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金标准依靠胃黏膜活检,内镜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加上皱襞萎缩、血管显露、黏膜粗糙不平等[3]。笔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245例,其中男100例,女145例,年龄20~78岁,平均(46±6.28)岁。为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神经精神正常,排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部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25例与对照组1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上报至医院伦理委员会并得到批准,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列入研究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检查,且均进行抗酸、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莫利,0.5 g/次,同时联合瑞巴派特治疗,0.1 g/次,3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使用莫利1 g/次,3次/d,1个月为一疗程进行治疗。莫利使用的是枸橼酸莫利片,国药准字号:H20090158,瑞巴派特使用的是瑞巴派特片,国药准字号:H20010015。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疗效的观察比较,根据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结果将临床治疗的效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炎症消失,腺体萎缩和化生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示炎症减轻,腺体萎缩和化生减轻2个级度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或恶化,胃镜检查示炎症无好转或加重,腺体萎缩和化生无变化[4]。第二部分是观察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情况,在治疗后结束4周进行UBT检测,其判断标准为参考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统计幽门螺杆菌根治率[5]。统计比较以上各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0%,对照组为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2,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治愈(例) 显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试验组(n=125) 31 64 30 76.0

对照组(n=120) 22 52 46 61.7

2.2 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比较

本研究按照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评定幽门螺杆菌是否根治。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根治例数为103例,根治率为82.4%,对照组患者根治例数为78例,根治率为65.0%,试验组的根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57,P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的退行性、萎缩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恶心嗳气、上腹部隐隐胀痛,在进食后疼痛加重,这些症状需要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等其他胃部疾病相鉴别,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来诊断。现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有积极寻找病因、改善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集中在抗酸、保护胃黏膜、促胃蠕动、减少胆汁肠液反流等方面[3]。因为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同时给予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6]。

莫利能够刺激胃肠道的运动,抑制胆汁反流,从而减少胆汁等消化液对胃黏膜和腺体的刺激作用,缓解炎症反应[7-8]。其机制是因为莫利作为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在体内能够促进胃肠道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而改善胃部动力。现临床上使用莫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取得较好的疗效[9-10]。瑞巴派特是一种新型的胃黏膜保护剂,可改善胃黏膜的屏障,减轻肠液和胆汁对腺体的刺激作用,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炎症的发生[11-12]。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胃腺分泌前列腺素,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瑞巴派特对于胃黏膜修复的有效性[2]。

本研究中,笔者使用莫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对比单纯使用莫利的治疗疗效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莫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在治疗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莫利治疗,其有效率达76.0%。而在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效果方面,莫利联合瑞巴派特也强于单纯使用莫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莫利联合瑞巴派特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莫利联合瑞巴派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安全、用量易于控制,效果显效,副作用较少,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常规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曦.阿莫西林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探讨[J].医药前沿,2013,15(23):199.

[2]杜奕奇,李兆申,湛先保,等.瑞巴派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7):353-358.

[3]郝建宇.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J].中国临床医生,1999,16(4):33-34.

[4]姚爱红.雷贝拉唑联用莫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21-22.

[5]刘文忠,谢勇,成虹,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2,17(10):618-625.

[6]李伏娥,王俊萍,刘永革,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7):2129-2131.

[7]李弼红.探讨莫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273.

[8]王振华.新型消化道动力药――莫沙必利(贝络纳)[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1):J1-J2.

[9]罗晓霞.莫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4例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52-3453.

[10]徐正富.莫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5):499.

[11]王胜.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4):3728-3729.

[12]聂淼,孙培军.胃复春、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善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265-266.

(收稿日期:2014-09-15)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婴幼儿支原体肺炎41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及急救措施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