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

时间:2022-10-22 11:38:45

浅谈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

【摘要】留守儿童是一群弱势群体,他们的情感素质培养不仅关系到社会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公民未来整体素质的发展问题。本文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年龄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探讨出关怀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200-01

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已经越发重视,特别是针对幼儿园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是这些留守儿童却在需要父母陪伴、教育、关爱、呵护的年纪离开父母的怀抱,与祖辈一起生活。因此,这样的儿童会更容易出现身心方面的问题。那么,怎样让他们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生活环境下积极健康地成长呢?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龄前儿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呢?就此,本人就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 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1.情感和心理健康方面

首先,需要谈及的是儿童的安全感问题。儿童的安全感来自于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关爱,儿童会在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养成最初的性格特征。反之,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儿童就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情绪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其次,祖辈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仍旧停留于吃好、穿好的层面,极少会留意孩子在心理上的需要,或是一味的漠视,或是一味的溺爱,因此很容易造成儿童产生偏执、冷漠、不合群的心理问题。

2.习惯和道德养成方面

家庭的一个首属群体家长会通过自身的“言传”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继而使孩子懂得社会规则。此外,父母也是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身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和道德的最佳途径。反之,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容易造成他们存在生活习惯不佳、缺乏教养等问题。

二 幼儿园教育方法

1.深入了解、建档建卡

许多的留守儿童都会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性格以及习惯上的偏差,因此,幼儿园应该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个人的成长档案,并且要在档案中详细记录儿童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因为这样的成长档案能够让家长以及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征,并且可以根据每个留守幼儿的特殊情况予以关怀和照顾。例如,一些缺乏父母爱护的孩子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会显得特别调皮,这时,教师就应当给予一定的关心以及呵护,给孩子们以心灵上的安全感,与此同时,也要在行为上加以严格要求,真正地担当起一个“严父慈母”的角色。

2.专人负责、特别关注

留守儿童有别于其他孩子。在这一层面上,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幼儿园的教师要在掌握园区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下,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关怀,要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爱,在生活上要多地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要多地鼓励他们,要让这些孩子在父母“缺席”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爱。

3.参与集体、小组、个别各种活动

教师应当设计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学着敞开心扉。如可以组织“妈妈老师”的活动,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并帮助孩子们给父母写信,表达自己的爱和思念,如可以开展“小手拉小手”的互动活动,针对性地让孩子们在相互帮助中进行交际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养成团结互助、懂得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4.加强沟通交流,与父母及带养人多以电话、书信(画画作品)等形式交流联系

可以利用打工父母回家探亲的时间,将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带养人组织到一起开展情感教育咨询,并传授多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同时,也着重强调隔代抚养应怎样去教育孩子,带养人应该履行怎样的责任。

5.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找到家的感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并通过建立和完善责任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水平。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来帮助留守儿童。

6.举办留守儿童文艺演出、作品展等

孩子天生就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幼儿教师应当细心去观察和发现孩子的欲望兴趣点,并引导孩子仔细地去观察,从而去激发幼儿的潜能。幼儿的学习永远都是在游戏中完成的,例如,教师让幼儿在课前收集各种色彩的废弃包装纸,然后让幼儿尽兴地撕纸,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想一想它像什么,再让他们比一比谁的想法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 结束语

总之,培养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情感要从孩子的年龄以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给他们爱的同时,给予他们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做好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屹.2008年信阳市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简析[EB/OL].河南省统计网,2009.5.5

[2]江芳、王国英.教育研究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郭景萍.情感的互动特质:交换、沟通与平等[J].江汉论坛,2007(9)

上一篇:闲谈读书 第3期 下一篇:最完美的教育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