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区初中化学兴趣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2 11:35:34

青海农牧区初中化学兴趣教学策略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化学教学生活化,为学生学习化学拓展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为化学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架起一座可靠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从本地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63-01

兴趣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阶梯,只有对某事物感兴趣才会用心去学习、去探究。学习也一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哪科目感兴趣,相对应的成绩就好,反之则成绩不好。化学科目是初中生新接触的科目,而且是在初三才有的科目,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爱上化学,化学教师就应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提高教学效果。尤其对于我们青海农牧区的学生,他们在平时很少接触与化学有关的东西,因此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提高农牧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教学经验,就农牧区初中化学兴趣教学策略总结如下几点:

一、上好第一节课,调动学习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在第一次上化学课时总是存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节化学课。首先要认真备课,同时还要预先设置多个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从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其次,要尽可能地通过情景模式的创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热情。情景模式的创设要具有新意,要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学课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精心设置课堂提问,如“什么是化学?”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课,学生们自然很难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完全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大胆地通过实例来强化课堂效果,如通过实验,通过动态的课堂问答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恰当地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上好化学实验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虽然农牧区的教学设备有限,但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准备好实验课。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如果能在学生厌倦书本理论知识,并迫切地想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他们就会产生很强的兴趣。笔者认为,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还要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他们对化学课的理解,或通过实验课来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从而达到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可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使课本中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展现出化学的实用性,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景创设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他们的思维走向;在试验中要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知识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所以化学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并立足于生活来展开探究。许多化学知识都是学生常见的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注重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并带领他们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周围的事物。例如,大多缺少化学环保知识的人士都在做两件同样的事:一方面他们在天天抱怨自己的城市污染日趋严重,生活已经变得黑白不分;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在不断地制造生活垃圾,随手乱扔塑料袋的现象无处不在。可见,环保要深入人心就得从学生抓起,从生活点滴做起。

四、组织开展化学兴趣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既能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点灯”等;“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活动中拓展自己的思路,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

五、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化学教学效果最优化

有研究发现,学生们即使兴趣较高,而一旦被难倒几次,兴趣就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在学习化学用语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时,不能要求学生一天就把它记完,而应采取分批分段记忆的方式,通过日积月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教给他们“四步走”:一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二配,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及符号;四查,最后检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同时,还可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则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从而尽可能地帮助其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他们记忆及掌握,从而保持持续而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更能够强化他们的化学学习素养,并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巩固化学学习知识,最终达到化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化学教学生活化,为学生学习化学拓展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为化学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架起一座可靠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从本地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上一篇: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牧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