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10-22 11:12:16

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以“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一类教育,英语作为文化基础知识,是专门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的。当前中、高职学校把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但现行的中职英语教学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深化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把培养人才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良好教学机制。

[关键词] 中职基础英语 岗位技能 终身学习 教学改革

一、现代职业教育对英语的要求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扩大,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另外,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调用命令,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职业技术规范等英语教学中尚未涉及的内容都可以纳入教学范畴。

二、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水平低下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初中毕业生或有一小部分是高考“落榜生”,而且这些初中毕业生当中,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分流生”,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大多数会选择高中。所以,他们的英语基础是可想而知的。中职学生又有别于高职学生:一是高职学生本身英语起点比较高,他们至少是高中毕业;二是高职学生会选择去参加一些英语等级考试。

2.教材选用不当

不同专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专业英语教学缺少硬性教学方案及实施标准;教材通用,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一些中职学校不管什么专业全都使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要求,容易使学生觉得英语既难学又没用。学校方面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标准,期中、期末只要能通过科任老师自己命题的考试就行;教师手中没有好的材料,搞好中职英语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样就造成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和就业相脱节。

3.教育主管部门认识不够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是培养各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学校的重心自然放在专业课上,这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英语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在课程的设置和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些中职学校对英语教学每学期的课时和学制方面进行了限制,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考评缺少评价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学校之间乃至整个行业缺少行业标准,不是“百花争鸣”,而是“各自为政”。中职英语教师的配备和业务专修也不够重视,一味地重专业教学、轻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不够全面,缺少了在经济浪潮中的竞争力。

4.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服从地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毫无选择地接受老师教授的一切。在当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很多中职学校的英语课还处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处于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中,往往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三、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举措

1.英语教材编写

中职英语教材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编写适合于中职学生的专业设置。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等要注重于初中教材的衔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为目的的,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词汇,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强调英语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2.英语教材的选择

首先应考虑本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岗位特点,以岗位技能需要为轴心,使英语知识与岗位技能之间具有相容性,为学生的专业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其次应注意语言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就业语言技能,帮助学生顺利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3.教学模式的转变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进行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对每节课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大量资料,设计好课程结构,充分利用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把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设计到教学内容中,使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教与学生动有机地结合,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加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融合人文道德精神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治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中专精品课程是指体现中职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构建以培养就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样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编写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时效性,具有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的体系完备、形式多样、富有特点的专业教材,形成精品教材,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师要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彰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为一种充实自我的下意识的自觉行为,使学校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和终身发展需要的主动的探索历程。

五、打造“人文型”师资队伍,创建注重“内涵发展”的校园特色文化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文型”师资队伍是成就一所“品牌职校”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知识的学习、真理的追求、人生的感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职英语教师要具有宽厚的专业素质――具有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熟悉欧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除了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外,学校还要有自己的“软着陆”――人文和科技交融的文化底蕴、内涵发展。这种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作用。以英语为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营造校园文化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从多方面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李丹.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教育与职业.

[2]李思阳.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教育与职业.

[3]郑晓斌.浅析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与职业.

上一篇: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