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时间:2022-10-22 10:53:29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是根本,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突出朗读训练,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抓好朗读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读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对读书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兴趣乃阅读的动力。因此,不能强其所难,而要激发读的兴趣。

1.以听讲激趣。利用课前或课余时间由老师讲,学生听,或诗或文,或时代背景、或内容介绍,或认识体会、或写作特色。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但又如蜻蜓点水,浅尝即止。学生听了常常心驰神往,可又像雾中看花,究底不能而又欲罢不忍。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寻根问底、一读为快的心理。

2.以复述激趣。复述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要复述得好,就要理解和领会课文的内容。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就要读得好,只有读得好,才能复述得好。因此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应要求学生做到读后能完整地、有条理地、比较生动地复述阅读的内容。看谁复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生动,以此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去读。

3.以范读激趣。表面上看,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读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教师精彩的范读会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也为他们学好一篇课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因为教师的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再现了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范读做到准确、无误、感情丰富,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读兴。

二、教给读的规律

朗读是有规律和技巧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和技巧,就能把书读“活”,引人入胜。而学生对这些规律和技巧的认识掌握及储备是很有限的,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朗读的一般规律和常用的朗读技巧。一般说来,应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

1.重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音,什么是语法重音,什么是逻辑重音,什么是心理重音。这些知识的获得,可通过仿读、比较读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重音的表现及处理。

2.停顿。要让学生知道根据标点符号作出的语法停顿和把一个句子适当断开的逻辑停顿。还要让他们知道,朗读时的停顿,是声音上的暂时休止,而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它是思想活动和激情的继续,读时要做到音断情连。

3.语调。要让学生知道读书或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就是语调。在教学时多让学生模仿,进而进行启发性谈话。如:“这句应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谁来试一试怎样读?”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积累,学会如何把握、处理语调。

4.语速。语速要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内容而定。一般来说,热烈、愉快、兴奋或紧急的场面要读得快些;表示沉重的心情,庄重的语言、叙述平静的场面要读得慢一些。总之,必须根据课文内容读得疾徐有致,快慢得体。

朗读技巧的传授,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所含感情的基础上,在朗读训练中进行。

三、加强读的指导

学生的读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读,是理解的读。叶老曾说:“读书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糊里糊涂地读下去——这样读三遍五遍,也许还是一片矇眬。”因此,教师要通过精要地讲,教给读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真正做到“会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就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她在《燕子》一课教案中,对部分句段朗读指导是这样设计的:①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②指导朗读:“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时的速度应该怎样?语调可以怎样?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怎样变化呢?”很显然,李老师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是为了教会学生读。

四、掌握读的层次

朗读训练也和其它训练一样,必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逐渐提高朗读能力。就一篇课文而言,大体要经过以下几个层次。

1.初读。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在预习中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细读。在了解文章大意、弄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仔细体会,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如课文《丰碑》第l2节的前两句话:“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讲读时,可抓住将军神态的变化,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仔细地读课文,通过反复地读,体会出一位掌管部队物资供应的军需处长宁愿活活冻死在雪地里,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崇敬。

3.精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描写最生动、意境最优美、感情最充沛的地方进行细细地品读,在读中品味,体会感情。如一位教师在教《白杨》一课时,紧紧抓住第l4自然段的描写特色,在概括出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爸爸对白杨的赞美之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熟读。在学习了全文之后,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课文中所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

五、变换读的形式

朗读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朗读训练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机械的活动。如初读课文时可以自由读,理解内容时可默读或轻声读,表达强烈感情时可齐读,文中人物多时可分角色读,反馈教学效果时感情朗读,以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接读、对读、比赛读等等。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一定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

总之,读是阅读课中的主要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突出朗读训练,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精心指导学生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受益。

上一篇:有效教词,快乐阅读 下一篇: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构建心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