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诵读指导

时间:2022-10-22 10:36:37

《乡愁》诵读指导

诵读教学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对初中生而言,空洞的理论指导是无可裨益的,唯具体操作策略方能导入正轨。下面,笔者以《乡愁》为例,说说诗歌诵读教学的探索。

一、以诵读为载体,走进文本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深厚意蕴。《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是一篇带有淡淡哀愁情思的美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诵读上,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同时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诵读训练:听读感知——初读正音——边读边想——想中感悟——配乐诵读。

播放《乡愁》配乐朗诵音频,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精美和神韵,从而思考:听了这段配乐朗诵音频,透过这些声音,你听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乡愁》呈现给我们的是哪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1.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课堂上,我特别加强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让学生从语言的节奏、韵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课堂上,利用诵读来体味、涵泳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2.结合作者思想感情,做到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在指导朗读中,我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美、旋律美、音韵美之后,再把作者写诗的独特背景作了介绍: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40多岁的作者离开大陆故乡已经有20多年了。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他根本没有想到,将来两岸会有交流。余光中先生回忆说,《乡愁》的写作我虽然只花了20多分钟,但内心的这种感情已经藏了20多年,突然之间,这种感情找到了一个出口。这种完美的形式,这样饱满的思想感情,怎能不让学生深入其中,品味文本的美感和深意呢?

整体感知,由此及彼的联想:对于在外的游子,乡愁是常常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情绪,你在离家时想家吗?当想家时,你会有哪些举动?余光中在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情绪的?

3.为《乡愁》选择一首朗读的背景音乐。首先,我让学生听两首曲子,然后让学生来选择《乡愁》配什么音乐比较合适。第一首是王宁的管弦乐《归乡》,第二首是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学生迅速选择第二首,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感受,教师加以肯定。

4.请学生听音乐,自由配乐朗读,而后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音频,比较音乐音频朗读与自己朗读的差异,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中浓浓的、载不动的乡愁。

二、以读促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1.在朗读中质疑、创新

在朗读中要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将朗读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引导学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说愁是“载不动”的,余光中却说乡愁就是“小小的邮票”,就是“窄窄的船票”,就是“矮矮的坟墓”,就是“浅浅的海峡”。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是淡淡的、浅浅的?

《乡愁》语言很美,“诗以一字为工”,我让学生通过品味精妙凝练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对词句的品析,简单描述想象到的画面,充分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学生入情后,在品词析句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2.在朗读中体验美、感受美

《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诗人精心挑选的,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以及期望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这四个意象明朗、集中、强烈,无堆砌之嫌,而且更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我引导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去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里,按各自的审美标准,对作品所营造的意境进行审美再现,从而产生“登高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感动。

3.交流其他乡愁诗

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接触过的乡愁文章,比较与本诗的不同,引导学生感悟诗中之情、情中之理。任何抒情诗中都蕴含着“理”,这首诗抒发的是爱国之情,情中蕴含着两岸沟通、祖国统一的“理”。

三、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可组织学生观看2004年春晚余光中先生亲自朗诵这首诗的录像,看看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感情诵读出来的。指导学生听席慕蓉的《乡愁》朗诵带,看海峡两岸共度佳节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即席朗诵席慕蓉的《乡愁》的视频,请学生注意观察离别大陆多年的观众的表情,想象他们的内心。

在最后的环节,我安排了一个仿写的练笔,让学生仿照《乡愁》句式写一写,让他们借助于这种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他们积累的学习语文的宝贵财富,学生的体验被引发时,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在于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总之,只要教师正确认识诵读教学,提高自身的诵读水平,科学地进行诵读指导教学,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文有诗书句自华 下一篇:境由心生 第6期